经文:创40:7;路24:17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当我们遇见不如意的事时,脸上不免有时会带着愁容,经上也记载了许多面带愁容的人,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经上几个面带愁容的人》。
一、酒政和膳长因无人解梦而面带愁容
1.约瑟与酒政和膳长成为狱友:(创世记40:1-4)这事以后,埃及王的酒政和膳长得罪了他们的主埃及王,法老就恼怒酒政和膳长这二臣,把他们下在护卫长府内的监里,就是约瑟被囚的地方。护卫长把他们交给约瑟,约瑟便伺候他们;他们有些日子在监里。
“这事”是指约瑟被主母诬陷下在监里(创世记39:11-23)。“酒政”的职责是为法老选酒、试酒、倒酒,防范有人在酒中下毒,并且陪法老喝酒作乐;“膳长”主管法老的膳食,可能是头顶饼筐,运送食物给法老。这两个职务都是法老的亲信。然而,他们得罪了他们的主埃及王:有谓膳长图谋害王,酒政无辜被连累,法老就恼怒他们,把他们下在约瑟被囚的地方,约瑟和酒政和膳长得成为狱友。护卫长要约瑟伺候他们,由于他们是高官,故在狱中仍受人伺候。“他们有些日子在监里”大约一个月以上,可能多达一年。这是神给约瑟一个接触酒政和膳长机会,使他从他们身上得知法老性情和宫内事务,为他日后作宰相作预备;凡临到我们身上的事情,无论大小祸福,都与我们有益处(参罗8:28),因此我们理当凡事谢恩。若非神的预备,一个异乡的阶下囚岂能接触到法老的酒政和膳长?
2.酒政和膳长因无人解梦而面带愁容:(创世记40:5-8)被囚在监之埃及王的酒政和膳长二人同夜各做一梦,各梦都有讲解。到了早晨,约瑟进到他们那里,见他们有愁闷的样子。他便问法老的二臣,就是与他同囚在他主人府里的,说:“你们今日为什么面带愁容呢?”他们对他说:“我们各人做了一梦,没有人能解。”约瑟说:“解梦不是出于 神吗?请你们将梦告诉我。”
一日,酒政和膳长二人同夜各得一梦,没有人能解,因此愁闷。尽管约瑟自已身陷囹圄,却依然关心他人,约瑟看到他们愁闷,就问他们愁闷的原因,他们就把做了梦,无人能解的事告诉约瑟。约瑟告诉他们解梦出于神,请求他们把梦告诉约瑟。“解梦不是出于神吗”意思是只有神才能解梦。
3.约瑟为酒政解梦:(创世记40:9-15)酒政便将他的梦告诉约瑟说:“我梦见在我面前有一棵葡萄树,树上有三根枝子,好像发了芽,开了花,上头的葡萄都成熟了。法老的杯在我手中,我就拿葡萄挤在法老的杯里,将杯递在他手中。”约瑟对他说:“你所做的梦是这样解:三根枝子就是三天;三天之内,法老必提你出监,叫你官复原职,你仍要递杯在法老的手中,和先前作他的酒政一样。但你得好处的时候,求你记念我,施恩与我,在法老面前提说我,救我出这监牢。我实在是从希伯来人之地被拐来的;我在这里也没有做过什么,叫他们把我下在监里。”
酒政把自已的梦告诉了约瑟,约瑟就按照他梦的意思给他圆解:“三天之内,法老必提你出监,叫你官复原职,”“法老必提你出监”原文是“法老必抬起你的头”。酒政听到梦的讲解后,一定会兴高采烈,激动万分,知道自已出监有盼。
15节和(41:14)的“监”原文与约瑟被哥哥们丢进去的“坑”(37:24)是同一个字,是个双关语。约瑟此时经历了11年为奴、被囚生活的煎熬(41:1),极度渴望能够早日出监,恢复自由。他既然知道了酒政很快会得释放,因此盼望酒政能救他出狱的心情自然就更加迫切。约瑟把自已出监的希望寄托在酒政身上,神要叫约瑟知道人给人的只能是伤心、失望、绝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多,从而单单地仰望神、依靠神。
4.约瑟为膳长解梦:(创世记40:16-19)膳长见梦解得好,就对约瑟说:“我在梦中见我头上顶着三筐白饼;极上的筐子里有为法老烤的各样食物,有飞鸟来吃我头上筐子里的食物。”约瑟说:“你的梦是这样解:三个筐子就是三天;三天之内,法老必斩断你的头,把你挂在木头上,必有飞鸟来吃你身上的肉。”
膳长见约瑟给酒政的梦解的好,就把自已的梦也告诉了约瑟,希望自已也能像酒政一样得到官复原职的好信息。然而,约瑟诚实地告诉膳长,同样是三天之内,“法老斩断你的头”原文是“法老必从你身上抬起你的头”,和对酒政说的话差不多,但多了“从你身上”,意思就变成了“身首分离”。作为神所使用的人,不能只说人爱听的“吉言,”而不说人不爱听的“凶语。”约瑟知道了膳长如此悲惨的结局,还是诚实地说实话。
膳长听到约瑟的讲解,一定如五雷轰顶,但因他犯的罪,也是预料之中。
5.酒政和膳长梦的应验:(创世记40:20-22)到了第三天,是法老的生日,他为众臣仆设摆筵席,把酒政和膳长提出监来,使酒政官复原职,他仍旧递杯在法老手中;但把膳长挂起来,正如约瑟向他们所解的话。
第三天,恰是法老的生日,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取证,法老已经查明了酒政和膳长的案件,决定在他生日的这天宣布结局。法老得知是膳长在食物中下毒,而酒政是无辜的,因此释放了酒政,把膳长挂了起来,正如约瑟向他们所解的话。
6.酒政忘记约瑟:(创世记40:23)酒政却不记念约瑟,竟忘了他。
当约瑟为酒政解梦时,酒政一定信誓旦旦地在约瑟面前保证他官复原职后立即在法老面前提说约瑟的事,然而,真正事情成就后的酒政“竟忘了他”,这可是仅仅三天时间。酒政就忘记了,让约瑟是多么失望,对神的旨意又是多么茫然!然而约瑟始终记得那荣耀的结局(37:7、9),这个盼望就维持着他在极度的失望中继续仰望神,等候神的时间。我们看到,酒政“忘了他”,神却没有忘记,而是在等待神的时间表,时候到了,事就成了。
7.酒政向法老举荐约瑟:(创世记41:1-14)过了两年,法老做梦,梦见自己站在河边,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又美好又肥壮,在芦荻中吃草。随后又有七只母牛从河里上来,又丑陋又干瘦,与那七只母牛一同站在河边。这又丑陋又干瘦的七只母牛吃尽了那又美好又肥壮的七只母牛。法老就醒了。他又睡着,第二回做梦,梦见一棵麦子长了七个穗子,又肥大又佳美,随后又长了七个穗子,又细弱又被东风吹焦了。这细弱的穗子吞了那七个又肥大又饱满的穗子。法老醒了,不料是个梦。到了早晨,法老心里不安,就差人召了埃及所有的术士和博士来;法老就把所做的梦告诉他们,却没有人能给法老圆解。那时酒政对法老说:“我今日想起我的罪来。从前法老恼怒臣仆,把我和膳长下在护卫长府内的监里。我们二人同夜各做一梦,各梦都有讲解。在那里同着我们有一个希伯来的少年人,是护卫长的仆人,我们告诉他,他就把我们的梦圆解,是按着各人的梦圆解的。后来正如他给我们圆解的成就了:我官复原职,膳长被挂起来了。”法老遂即差人去召约瑟,他们便急忙带他出监,他就剃头,刮脸,换衣裳,进到法老面前。
两年后,神的时候到了,神赐给法老两个异梦,却无人能解。这时,神让酒政想起了约瑟,酒政就在法老面前见证约瑟两年前为他和膳长解梦的事,法老一听,国内竟然还有如此奇人,立即提约瑟出监,约瑟得以来到法老面前。约瑟不卑不亢,照着法老梦的意思给他讲解,七个丰年后将是七个荒年,提出丰年备粮的建议。而这个英明的法老听了约瑟的一席话,就看出他里面有神的灵,是个难得的人才,破格抬举30岁的约瑟作了治理全埃及地最年轻的宰相。法老用对一个人,不仅成就了神的旨意,也保全了许多人的性命(创50:20)。
二、哈拿因被对头激动面带愁容去祷告
1.哈拿没有儿女:(撒母耳记上1:1-2)以法莲山地的拉玛·琐非有一个以法莲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苏弗的玄孙,托户的曾孙,以利户的孙子,耶罗罕的儿子。他有两个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
以利加拿娶了两个妻子:哈拿与毗尼拿。毗尼拿有儿女,哈拿没有儿女。妇人不生育在古代以色列是一种耻辱。
2.哈拿被对头激动:(撒母耳记上1:3-8)这人每年从本城上到示罗,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在那里有以利的两个儿子何弗尼、非尼哈当耶和华的祭司。以利加拿每逢献祭的日子,将祭肉分给他的妻毗尼拿和毗尼拿所生的儿女;给哈拿的却是双份,因为他爱哈拿。无奈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每年上到耶和华殿的时候,以利加拿都以双份给哈拿;毗尼拿仍是激动她,以致她哭泣不吃饭。她丈夫以利加拿对她说:“哈拿啊,你为何哭泣,不吃饭,心里愁闷呢?有我不比十个儿子还好吗?”
“示罗”的意思是“安歇之地”,位于拉玛东北大约24公里。以利加拿是个敬畏神的人,他按照律法的规定每年三次上示罗去敬拜祭祀万军之耶和华。律法规定,平安祭的祭肉要分给洁净的家人吃(利7:19-21)。为了表示自已对哈拿的爱,以利加拿给她的是双份。“无奈”是人面对哈拿不生育的问题无可奈何,神不使哈拿生育,人就不能使她生育。以利加拿的另一个妻子毗尼拿见耶和华不使哈拿生育,就作她的对头,使她生气。毗尼拿见丈夫爱哈拿,就激动她,以致哈拿哭泣不吃饭。以利加拿看到哈拿哭泣不吃饭,就安慰她,然而,以利加拿的爱是爱莫能助的爱,他的安慰徒然加增了哈拿的烦恼。
3.哈拿面上带着愁容来祷告:(撒母耳记上1:9-11)他们在示罗吃喝完了,哈拿就站起来。祭司以利在耶和华殿的门框旁边,坐在自己的位上。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祈祷耶和华,许愿说:“万军之耶和华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哈拿心里愁苦,面上带着愁容,忧心忡忡地来到神的面前,虽然人不能帮助她,然而,她相信她所信的神必能帮助她。她在神面前作了一个许愿的祷告,祈求神垂顾她的苦情,赐给她一个儿子,哈拿要使这个儿子终身归与耶和华,“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就是终身作拿细耳人。哈拿祈祷的这个儿子,既是为她自已求的,也是为神家求的,证明她在看到自已不生育的痛苦的同时,也已看到神家的荒凉。
4.哈拿面上再不带愁容了:(撒母耳记上1:12-18)哈拿在耶和华面前不住地祈祷,以利定睛看她的嘴。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以为她喝醉了。以利对她说:“你要醉到几时呢?你不应该喝酒。”哈拿回答说:“主啊,不是这样。我是心里愁苦的妇人,清酒浓酒都没有喝,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不要将婢女看作不正经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以利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 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哈拿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妇人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哈拿在神面前不住地祈祷,她是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因此以利定睛看她的嘴,就以为她喝醉了。因此责备哈拿要“醉到几时呢?”以利的话,使哈拿的心里如同雪上加霜,然而,哈拿并没有因此发怒,反而耐心地向他解释自已如此祷告的原因,是因为她是个心里愁苦的妇人,并没有喝酒,是因被人激动,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以利听到哈拿的解释,转而安慰她,虽然不知道她所求的是什么,还是给她祝福:“愿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哈拿欣然接受了他的祝福:“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于是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因着以利的一句话,哈拿的心得了安慰,愁容一扫而光。我们也要多说祝福、造就他人的好话,安慰伤心的人。
5.撒母耳出生:(撒母耳记上1:19-20)次日清早,他们起来,在耶和华面前敬拜,就回拉玛。到了家里,以利加拿和妻哈拿同房,耶和华顾念哈拿,哈拿就怀孕。日期满足,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说:“这是我从耶和华那里求来的。”
哈拿带着以利的祝福,欢欢喜喜地回到了家,神顾念哈拿,她就怀了孕。日期满足,哈拿生了一个儿子,给他起名叫撒母耳,因为哈拿知道,她能生育,不是她自已的本事,乃是神的恩典。当她呼唤撒母耳时,就会想到这是她从神那里求来的,感谢神的恩典。撒母耳的出生,结束了哈拿不生育的历史,封住了哈拿生命上的破口,也塞住了仇敌的口,因此哈拿面上再不带愁容了,因为神使她的心欢喜快乐:(撒母耳记上2:1)哈拿祷告说:“我的心因耶和华快乐;我的角因耶和华高举。我的口向仇敌张开;我因耶和华的救恩欢欣。”
三、尼希米因忧国忧民面带愁容
1.尼希米关心犹大人和圣城的光景:(尼希米记1:1-3)哈迦利亚的儿子尼希米的言语如下: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书珊城的宫中。那时,有我一个弟兄哈拿尼,同着几个人从犹大来。我问他们那些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他们对我说:“那些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
“尼希米”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安慰”。尼希米是作波斯王亚达薛西王酒政的,可见他深得王的宠爱,工作稳定,生活富裕。“书珊城”是波斯王过冬的地方,可见这是一个冬季,尼希米“在书珊城的宫中”陪王一起过冬。就在那时候,尼希米的兄弟哈拿尼同着几个犹大人来到他那里,尼希米是个爱国爱民的人,他关心“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因此向他们寻问情况,他们就如实地告诉尼希米“被掳归回剩下的人”,在犹大省遭大难,受凌辱;并且耶路撒冷的城墙拆毁,城门被火焚烧。这些人包括跟随所罗巴伯第一批回归、以及跟随以斯拉第二批回归的百姓及其后代。“剩下逃脱的”这个说法,是《以赛亚书》中常用的,尼希米和他的兄弟使用这个词,使读者联想到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惟有剩下的归回”(赛10:22)。
2.尼希米禁食祈祷:(尼希米记1:4,11)我听见这话,就坐下哭泣,悲哀几日,在天上的 神面前禁食祈祷,说:“……主啊,求你侧耳听你仆人的祈祷,和喜爱敬畏你名众仆人的祈祷,使你仆人现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
尼希米听见这话后,就立即坐下哭泣,在神面前禁食祈祷,使他现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得以归回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墙。
3.尼希米因忧国忧民面带愁容:(尼希米记2:1-2)亚达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在王面前摆酒,我拿起酒来奉给王。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王对我说:“你既没有病,为什么面带愁容呢?这不是别的,必是你心中愁烦。”于是我甚惧怕。
酒政的职责是陪君王宴乐,酒政如果“面带愁容”,很可能会被怀疑在酒中下毒、惹来杀身之祸。尼希米在王面前摆酒的时候,因心中愁烦而面带愁容,波斯王看出来,就询问他为何面带愁容?王的话可能既是关心、也是怀疑。尼希米熟悉这个职位的忌讳,所以“甚惧怕”。
4.王喜欢差尼希米去:(尼希米记2:3-8)我对王说:“愿王万岁!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我岂能面无愁容吗?”王问我说:“你要求什么?”于是我默祷天上的 神。我对王说:“仆人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欢,求王差遣我往犹大,到我列祖坟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那时王后坐在王的旁边。王问我说:“你去要多少日子?几时回来?”我就定了日期。于是王喜欢差遣我去。我又对王说:“王若喜欢,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又赐诏书,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给我木料,做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我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就允准我,因我 神施恩的手帮助我。
尼希米智慧地回答了王,他没有提耶路撒冷城,而是说他列祖所在的那城荒凉,城门被火焚烧,他岂能面无愁容?王知道了尼希米面带愁容的原因,就问他要什么?尼希米一面默祷天上的神,一面求王差遣他往犹大地去,到那城,好重新修造。王就询问他要去多少日子,几时回来,尼希米就定了日期。王就喜欢差遣他去,因为“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言21:1)。”尼希米知道路途遥远,因此“求王赐我诏书,通知大河西的省长准我经过,直到犹大……”一是求王给他开通达的道路;二是求王通知管理王园林的亚萨,使他供给足够的木料,做属殿营楼之门的横梁和城墙,与他自己房屋使用的。王照着尼希米所求的允准了他,尼希米知道这是因神施恩的手在帮助他。从而,就有了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城墙的壮举。
四、禁食的时候不可面带愁容
1.假冒为善的人禁食的时候脸上带着愁容:(马太福音6:16)“你们禁食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脸上带着愁容;因为他们把脸弄得难看,故意叫人看出他们是禁食。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耶稣时代,犹太人视施舍、祷告、禁食为敬虔生活的三大表现形式,为了显示自已的虔诚,法利赛人由一礼拜禁食一次增加到禁食两次:(路加福音18:11-12)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 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许多人以禁食表示自已比他人虔诚: (马太福音9:14)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什么呢?”
假冒为善的人在施舍时吹号(马太福音6:2),祷告的时候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马太福音6:5),禁食的时候,脸上带着愁容,故意叫人看见,好得人的荣耀。耶稣告诉门徒,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2.禁食的时候不可脸上带着愁容:(马太福音6:17-18)“你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不叫人看出你禁食来,只叫你暗中的父看见;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耶稣教导门徒,正确的态度是:禁食的时候,要梳头洗脸,脸上也不要带着愁容,不叫人看出禁食来,只叫暗中的父看见;天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五、两个门徒脸上带着愁容
1.门徒脸上带着愁容:(路加福音24:13-17)正当那日,门徒中有两个人往一个村子去;这村子名叫以马忤斯,离耶路撒冷约有二十五里。他们彼此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只是他们的眼睛迷糊了,不认识他。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脸上带着愁容。
“那日”是七日的第一日,是耶稣被钉S字J的第三天,耶稣已经复活了,这是第一个复活节,门徒本当欢喜快乐,然而,因着门徒不信耶稣关于复活的预言,也不信那些看见复活耶稣妇女们的话,因此脸上带着愁容。这两个门徒因着耶稣的死而忧愁,因着妇女们的话而疑惑,在忧愁中往离耶路撒冷约有二十五里的村子以马忤斯去,他们边走边谈论所遇见的这一切事:就是主耶稣被捉拿、受审、钉死、复活等。就在他们正谈论相问的时候,耶稣亲自就近他们,和他们同行,他们却因眼睛迷糊,不认识耶稣,他们只认识在肉身里的主耶稣,而不认识在复活里的救主基督。只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行路人。耶稣关切地向他们询问“你们走路彼此谈论的是什么事呢?”他们就站住,“脸上带着愁容,”乃因为‘他们的眼睛迷糊,不认识祂’;一个真正认识耶稣的人,都要欢喜快乐(参41,52节)。
2.革流巴向耶稣述说他所遇见的事:(路加福音24:18-24)二人中有一个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说:“你在耶路撒冷作客,还不知道这几天在那里所出的事吗?”耶稣说:“什么事呢?”他们说:“就是拿撒勒人耶稣的事。他是个先知,在 神和众百姓面前,说话行事都有大能。祭司长和我们的官府竟把他解去,定了死罪,钉在S字J上。但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不但如此,而且这事成就,现在已经三天了。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所遇见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
听到同行人的询问,革流巴问他不知道这几天在耶路撒冷所发生的事吗?耶稣故意问他们“什么事呢?”他们就把耶稣的事告诉他们,在他们看来,耶稣是拿撒勒人,是个‘先知’,就是指被神差遣,为神说话的人。“说话行事都有大能,”注意,他们仅认识主耶稣在肉身里的大能,并不晓得祂复活的大能(参腓3:10)。“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祂,”这话表明门徒们心目中的主耶稣,乃是拯救以色列民脱离罗马帝国的弥赛亚;他们所盼望的,是现在就作王得荣耀的弥赛亚,而不是先经过受苦、受死,然后得荣耀的弥赛亚。他们对妇女们所说看见天使显现,说耶稣已经复活的事感到惊奇,看来,他们还是不明白复活的道理,不相信耶稣的复活。“又有我们的几个人,”指彼得和约翰(参约20:3)。
3.耶稣为门徒讲解旧约圣经:(路加福音24:25-27)耶稣对他们说:“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
耶稣责备他们是“无知的人哪,”“无知”领悟迟钝。因为他们对先知所说的话,信得太迟钝了。旧约已经预言“基督这样受害,然后进入他的荣耀,”因此,这是理所当然的。“摩西和众先知”指旧约圣经,‘摩西’指摩西五经;‘众先知’指大小先知书。“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意即全部旧约圣经中有关弥赛亚的章节。
4.门徒认出了耶稣:(路加福音24:28-31)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他们却强留他,说:“时候晚了,日头已经平西了,请你同我们住下吧!”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到了坐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这才认出他来。忽然耶稣不见了。
“他们所去的村子”就是以马忤斯(参13节),。“耶稣好像还要往前行,”主故意给门徒邀请祂同住的机会。门徒却还想听他讲解圣经,因此以“时候晚了,日头已经平西了”强留他,“请你同我们住下罢,”这话表明他们对认识圣经的人很尊重,盼望能从祂领受更多的教导。因着门徒是真心实意志强留耶稣,所以耶稣就进去,要同他们住下。“到了坐席的时候”就吃晚饭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这是属于这家主人所该作的举动,主耶稣在此似乎是反客为主。“他们的眼睛明亮了,”意指他们的心眼明亮了(参林后4:4),他们从耶稣熟悉的掰饼动作中,认出了站在他们眼前的这人,正是主耶稣。“忽然耶稣不见了”指祂突然自肉眼的视界中消失了;这表示复活后的身体不受自然法则的限制,能超越过时空(参约20:19,26)。
5.门徒宣扬耶稣复活的喜讯:(路加福音24:32-35)他们彼此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他们就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去,正遇见十一个使徒和他们的同人聚集在一处,说:“主果然复活,已经现给西门看了。”两个人就把路上所遇见,和擘饼的时候怎么被他们认出来的事,都述说了一遍。
看见复活的主,彻底改变了两个门徒的生命,他们由疑惑到确信,忧愁变成了喜乐,他们想到耶稣给他们讲解圣经的时候,心里的火热。原本脸上带着愁容的门徒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们巴不得尽快把看见复活主的好信息告诉其他门徒,因此他们顾不上旅途的劳累,顾不天晚路黑,立时起身,回耶路撒冷去,因为门徒都聚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也是主要祂的门徒在五旬节以前停留的地方(参49节;徒1:4)。当他们回到耶路撒冷时,已经是夜深人静,然而,十一个使徒和他们的同人却聚集在一处,兴奋地彼此谈论耶稣复活的喜讯,他们看见革流巴二人,就立即把耶稣果然复活,已经显现给西门·彼得看的喜讯告诉了他们。革流巴二人就把在路上所遇见耶稣的事以及掰饼的时候被他们认出的事,述说了一遍。好信息需要大家分享,分享的喜乐是加倍的喜乐。
另外,(传道书7:3)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忧愁强如喜笑”(3a),指丧礼中的“忧愁”可以使人直面人生的惨淡、寻求人生的答案,为余生带来契机,所以“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3b)。谁学会了面对死亡,谁就学会了不做奴隶;谁明白了死亡的真相,谁就能坦然自若地应对人生的难处。
结语:酒政和膳长是因他们知道他们的梦一定预示着他们的未来,但无人给解梦而面带愁容。哈拿是因自已不生育,又被对头激动而面带愁容,一旦她从祭司以利那里得了祝福,信心使她面上再不带愁容了。神藉着作波斯王酒政的尼希米面带愁容,给耶路撒冷城墙的重建开了一条出路。假冒为善的人禁食的时候,故意面带愁容,而门徒不可效法他们。革流巴他们因着耶稣的钉死失去了盼望,因此脸上带着愁容,但看见复活的主,他们就立即忧愁变成了喜乐。
亲爱的家人,今天,你是否脸上带着愁容?你是在为什么忧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