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路10:25-37
立志健身减肥的人抵不住甜品店的诱惑;买书的人却最终天天刷视频;谦卑的人却热衷于社交辩论……这就像(路10:25-37)中那一个律法师的写照!有机会与耶稣面对面说话,却不是寻求得救之道,而是变成了一场辩论。哀哉!!!
1.知识的高墙:——当真理沦为辩论
律法师以一个自以为厉害的尖锐的问题,来向耶稣发出挑战:“谁是我的邻舍?”他不是真的求问,而是故意用他所认为自以为什么都知道的知识,来装饰他什么都知道的高墙,却让当有的“爱邻舍”的围城轰然倒塌。他是有学问的人,却没有血肉的爱。能背诵各种信条,却因无怜悯而绕道离开……这是一种割裂的信。
2.道路的转折:——用行动诠释所信
耶稣用三个过路人的对比,将信仰课堂从书卷搬到了真实生活的道路上。祭司圣袍拂过伤者时,带走了最后一线希望;利未人的经匣在疾行中发出空洞回响:直到那位被他们所唾弃的撒玛利亚人停下脚步,用油与酒温柔包裹伤口时,冰冷的教条才在体温中苏醒。这个被他们唾弃的外邦人,用行动诠释了何谓"尽心爱邻舍"——不是用嘴唇亲吻教条书卷,而是用双手拥抱邻舍的伤口。
3.新生的起点:——让真理穿透脚掌
真正的信,必会穿透理性,从头脑流到脚掌。当我们日夜守望求啊求,却不愿意服侍帮助软弱者,信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践。那位撒玛利亚人留下的不仅是两钱银子,更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榜样:成为困苦人的聆听者、做一个回应求助的人、在矛盾中主动伸出和解的手。
夕阳西下时,耶稣对律法师最后的嘱咐仍在历史长廊回响:“你去照样行吧!”这声吩咐穿越而来叩击我们的心门。请记住:真理从不满足于被供奉在殿里,而是能渴慕流淌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仰最美的诠释,不在唇齿之间,而在指纹与脚掌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