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太21:23-27;徒1:6-8
在四福音书,耶稣经常给门徒说“我告诉你们,我实在告诉你们,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以此来教导门徒许多道理。耶稣虽然是全知的,但不会把所知道的事都告诉人知道,也有许多不告诉人的事,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耶稣的四个“不告诉”》。
一、耶稣不告诉宗教领袖们自己权柄的来源
1.祭司长质问耶稣权柄:(马太福音21:23)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来问他说:“你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给你这权柄的是谁呢?”
祭司长是犹太教的领袖,民间的长老是百姓的领袖。祭司长和长老再加上文士共同组成犹太最高公会,掌管民事和宗教事务。在受难周的第二天(星期一)耶稣利用自己的权柄洁净圣殿,咒诅不结果的无花果树,耶稣进了殿,正教训人的时候,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不服耶稣的权柄,因此来质问耶稣权柄的来源。
2.耶稣的反问:(马太福音21:24-25a)耶稣回答说:“我也要问你们一句话,你们若告诉我,我就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
对于这些硬着心故意不认识主的领袖,主不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拉比在论战时常常使用的反问法来回复他们。耶稣反问他们“约翰的洗礼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来的?是从人间来的呢?”他们若告诉耶稣,耶稣也就告诉他们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3.我们不知道:(马太福音21:25b-27a)他们彼此商议说:“我们若说‘从天上来’,他必对我们说:‘这样,你们为什么不信他呢?’若说‘从人间来’,我们又怕百姓,因为他们都以约翰为先知。”于是回答耶稣说:“我们不知道。”
祭司长和民间的长老彼此商议,不知道该回答是从天上来,还是从人间来。若说‘从天上来’,怕耶稣责问他们为什么不信约翰;若说‘从人间来’,他们又怕百姓用石头打他们,因为百姓都以约翰为先知。他们明知答案,却推说“我们不知道”,这是撒谎;主耶稣知道但“不告诉”,这是诚实。因为他们对属天权柄的态度,已经使他们在神的计划中被弃绝了。
4.我也不告诉你们:(马太福音21:27b)耶稣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我仗着什么权柄做这些事。”
耶稣乘机说,“我也不告诉你们。”既然他们不愿意接受耶稣作主,主也不告诉他们。不是什么事都要告诉他人。
二、耶稣不告诉门徒主再来的日子
耶稣预言他必要二次再来,且预言他再来前,必有大灾难出来,告诉他们主再来的预兆。
1.那日子无人知道:(马太福音24:36)但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
耶稣接着告诉门徒,主二次再来的日子没有人知道,就连天使也不知道,甚至耶稣也不知道,唯独父知道。决定“那日子、那时辰”的权柄在父神,主耶稣站在人子顺服的地位上,也宁愿有所不知。主耶稣所教导的不是猜测、计算祂何时再来,而是要我们一生时刻预备好、警醒等待(24:36-25:30)。如果有人宣称他知道主将在某日某时再来,必然是假先知。
2.那日子也要这样:(马太福音24:37-39)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降临也要怎样。当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洪水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人子降临也要这样。
“挪亚的日子”的特点是:1) 世人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创6:5);2)世人照常生活,吃喝嫁娶;3) 世人对挪亚的警告毫不在意,不相信洪水会突然临到,毫无准备;4)世人不信从方舟的救法(彼前3:20)。
挪亚的日子是个人吃喝嫁娶的日子,洪水到来之前,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亚进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觉中洪水就来了,把他们全都冲去,只剩下了挪亚一家八口与那些同他在方舟里的。耶稣再来也是如此,主耶稣要在人们“不知不觉”时突然降临,施行审判。
3.取去一个,撇下一个:(马太福音24:40-41)那时,两个人在田里,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两个女人推磨,取去一个,撇下一个。
当主再来的时候,两个男人在田里同样在干活,两个女人在磨坊同样在推磨,主却是“取去一个,撇下一个”。“取去”可能指信徒在大灾难之前“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7),被提的依据不在于人是否受洗、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做,而在于人是否预备好、警醒等候祂。当那日,无论是在田间作工的农夫,还是在家里推磨的女人,神都要取去一个,撇下一个,主要取走那些警醒预备的,撇下没有预备的。
4.你们要警醒预备:(马太福音24:42,44)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哪一天来到。……所以,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
主不告诉门徒他何时再来,只是要他们警醒,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耶稣何时来。也要预备,因为在他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突然间来了。
“所以”是承接上文,表示“取去”或“撇下”的依据,乃在于是否“警醒”。我们如果知道主在哪一天来到,就不必天天警醒,可以每天照过自己的日子了,只要等到最后那天警醒即可。正“因为不知道你们的主是那一天来到”,我们才必须随时警醒,天天以等候主耶稣今天就来的态度生活为人,思想言行都是为着迎见主、讨祂喜悦,以致神的生命在我们里面越来越长大,配得承受神的国。一个警醒等候主的人,基督无论何时再来,在他都是一样的,因为他早已在天国的权柄之下,在属灵的实际中已经进入天国了。这就是神让我们得救以后不是立刻上天堂,而是警醒等候的美意。
三、耶稣不告诉门徒父复兴以色列国的时候
1.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使徒行传1:6)他们聚集的时候,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
耶稣时代,以色列是罗马的殖民地,百姓盼望弥赛亚到来后,带领百姓推翻罗马统治,建立强大的以色列国。耶稣复活后,门徒们依然关心地上的事,他们以为耶稣复兴以色列国的时候到了,因此问耶稣“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
旧约的众先知总是把神的国和神的灵联系在一起,预言当神建立弥赛亚的国度的时候,将把祂的灵浇灌下来(珥2:28-32;赛32:15-20;结36:27-28),作为国度的标志和祝福。因此,当主耶稣预告“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时,门徒们自然以为“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了。
主耶稣并没否定将要“复兴以色列国”,但属灵的“神国”比地上的“以色列国”更大,而且“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连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独父知道”(太24:36)。
2.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使徒行传1:7)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
耶稣告诉门徒,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门徒们可以知道的。因此,主耶稣并没有告诉门徒复兴的日期,而是告诉他们复兴的道路。门徒不必去计算、推测“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而应当等候“圣灵降临”,好“得着能力”,靠着圣灵在全地作主复活的“见证”,为国度在地上的显现铺路。这也是基督再来之前,教会和每一个信徒在地上的大使命。
3.你们要作我的见证:(使徒行传1:8)“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耶稣要门徒知道的是,很快圣灵降临在们身上,他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为耶稣作见证。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这正是《使徒行传》记录历史事件的顺序:首先是圣灵降临(2章),然后是福音从耶路撒冷开始(2章起),接着传到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8-9章),最后遍及罗马帝国(10-28章)。
四、耶稣不告诉彼得约翰将来如何(如何死)
1.耶稣预言彼得将如何殉道:(约翰福音21:18-19)“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
耶稣不轻易告诉一个人的结局,但却告诉彼得,他年轻的时候可以任意妄为,但年老的时候,要受到他人的约束,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他束上,带他到不愿意去的地方,指彼得要在罗马为主倒钉S字J而殉道。说了这话后,耶稣再次对他发出了呼召“你跟从我吧!”
主耶稣预言彼得年老时被拘捕与殉道的情形,彼得对此预言铭记在心(彼后1:14)。
2.彼得想知道约翰的将来:(约翰福音21:20-21)彼得转过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就是在晚饭的时候,靠着耶稣胸膛说:“主啊,卖你的是谁?”的那门徒。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啊,这人将来如何?”
当彼得看见约翰的时候,他也想知道约翰将来如何(怎样死),这是人之常情,就好奇地问耶稣“这人将来如何?”人最容易忘记自己的本分,却为别人操心、与别人比较。
3.耶稣不告诉彼得:(约翰福音21:22-23)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于是这话传在弟兄中间,说那门徒不死。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乃是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
耶稣没有告诉彼得约翰将来如何,去满足他的好奇心,只是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他将来如何,与彼得没有任何的关系,再次对彼得发出呼召“你跟从我吧!”主耶稣是提醒彼得,只管“跟从”祂,不必去操心别人的命运。
我们知道,约翰的哥哥雅各在年轻的时候就被希律所杀(徒12:1),成为第一个为主殉道的使徒,但神却使老约翰活到九十多岁,寿终正寝,成为使徒中唯一一个没有为主殉道的人,其他十个使徒都以不同的方式为主殉道,神对每个人的计划不同,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与他人比较,只要活出自己的使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