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地讲章网

耶稣来是叫人纷争

日期:2025-09-07作者:白雪香梅

 9dee70d4652e4d60a1648e4253e24744.jpg

经文:路12:51;约10:18-21

犹太人盼望耶稣的到来会给他们带来和平,然而,耶稣清楚地告诉他们,耶稣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人纷争。我们从五个方面来看《耶稣来是叫人纷争》。

一、耶稣来是叫人纷争

1.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路加福音2:34-35)西面给他们祝福,又对孩子的母亲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西面给他们祝福”是给孩子的父母祝福,而不是给孩子祝福,因为“从来位分大的给位分小的祝福”(来7:7),没有人有资格给耶稣基督祝福。以下是西面给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所说的话:基督“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对于不相信祂的人,基督乃是绊跌人的石头,叫人因祂而跌倒(罗9:32-33);对于信靠祂的人,基督乃是房角石,让人因祂而得建造(兴起)。许多人(不信的)跌倒,许多人(相信的)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可译为“又要成为毁谤的对象”(和合本修订版),指主耶稣将会成为不信之人攻击的话柄,被人议论、讥笑、毁谤、辱骂。“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来”,指每个人都要在S字J的救恩面前作出选择:接受还是拒绝。“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这是预言马利亚将要亲眼看见她所爱的儿子被钉S字J(约19:25)。

“跌倒”的人很多 ,“兴起”的人也很多,他们将一直纷争下去。

2.耶稣来是叫人纷争:(路加福音12:49-51)我来要把火丢在地上,倘若已经着起来,不也是我所愿意的吗?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我是何等地迫切呢?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纷争。

‘火’有二意:(1)指审判(参3:17),‘把火丢在地上’,即指神对罪恶、世界、肉体的审判;(2)指灵里的火热(参罗12:11;徒18:25),‘把火丢在地上’,即指叫人为神、为福音、为真理如火焚烧。“迫切”原文字义困迫,受拘禁,被激励。“太平”原文字义和好,平安,和谐,和平;“纷争”分裂,分开,分门别类。

主耶稣讲完14-48节与钱财有关的教导以后,重新回到被人打岔的起点。那人对主耶稣说“请祢吩咐我的兄长和我分开家业”(13节),主耶稣回答:“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分家业呢”(14节)。既然主耶稣来不是为帮人解决纠纷、恢复太平,那么祂来到底是要做什么呢?主的回答让众人大吃一惊:“你们以为我来,是叫地上太平吗?我告诉你们,不是,乃是叫人纷争!”

每当我们向主祷告:“求你使我们的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孩子听话……”的时候,主都会说:“谁立我作你们断事的官,给你们解决家庭难处呢”?因为人最根本的难处是根深蒂固的罪性。因此,主耶稣来,并不是要做社会和睦的工作、解决家庭矛盾,而是要“把火丢在地上”,用S字J的福音来洁净全地(赛4:3-4)。今天,不少人都想借助宗教来改善人际关系。但是,在神的国里,却是用一把火烧尽地上的琐事和烦恼,先破碎、再医治,先拆毁、再重建,彻底解决罪的问题。耶稣愿意把福音的火种燃遍全地,“我有当受的洗还没有成就”,指主耶稣还没有上S字J。要等到主耶稣上S字J,死而复活之后,S字J的火才能完全丢下来,让福音的火种燃遍全地。

“乃是叫人纷争,”基督的救恩,使信徒里面得着圣灵,重生而有神的生命,这个新生命(圣灵)要与从前的旧生命(情欲)作殊死的斗争,其结果,一面在人的里面起纷争(加5:17),另一面在人群的中间也引起纷争。

二、一个家庭的纷争

1.一家五个人将要纷争:(路加福音12:52)从今以后,一家五个人将要纷争:三个人和两个人相争,两个人和三个人相争;

一个家庭中,有的信主,有的则反对主,结果形成分裂相争的情形。耶稣特别提到一家五个人的纷争:三个人是信主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的合一性(马太福音28:19),旧约中“圣哉”三次颂赞(以赛亚书6:3)。两个人代表见证、对比或二元对立。信主与不信的将相争。

2.三对相争:(路加福音12:53)“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婆婆和媳妇相争,媳妇和婆婆相争。”

这节引自先知弥迦的预言:“儿子藐视父亲;女儿抗拒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弥7:6)。主在这里的意思不是说,凡信主的人都不爱父母和亲人了,乃是说主插在我们与父母和亲人之间,若有一方和主的关系不正常时,就会导致彼此的关系也发生难处。但若全家都尊主为大,则信徒家庭生活的美满,远胜过世人。本节意思是说,最妨碍信徒全心爱主的,往往是自己家里的人。“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马太福音10:34-37)。”

“父亲和儿子相争,儿子和父亲相争;”父亲是儿子生命的源头,儿子是父亲的继承者,父子情深,然而,父子也会因着爱神的缘故相争。如押沙龙阴谋造反。

“母亲和女儿相争,女儿和母亲相争;”母女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然而,因着对主的认识与态度不同也会导致相争。

“婆婆和媳妇相争,媳妇和婆婆相争:”婆媳是家庭中最难处的关系,因着主的缘故婆媳矛盾会加剧。

主耶稣在地上传福音,相当于“把火丢在地上”,每个人都要面临选择,即使是一家人,也可能因着不同的选择而起纷争(52-53节)。因此,福音很可能会加剧家庭冲突,而不是解决冲突。这个世代本来就是一个冲突的世代,福音只是揭开了世界的真相。主耶稣的救恩,将导致人里面是“情欲和圣灵相争”(加5:17),外面是拒绝神的人与信靠神的人相争。肉体和世界都想胜过我们,把我们掳回到撒但的权柄下。

主耶稣是“和平的君”(赛9:6),又教导门徒“使人和睦”(太5:9)。但主耶稣的和平并不是迁就罪人,和睦也不是叫人安于罪中之乐;虚假的“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耶6:14),结局只有死亡。主耶稣要带来人与神、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平,首先就要拆毁虚假的平安。祂要把福音和审判的火丢在地上,借着S字J的“洗”先使人与神和好,然后众人才能因着基督的生命成为弟兄姊妹,和睦相处。这种“纷争”不是出于人的血气,而是为着生死攸关的真理。神国的百姓应当坚持真理的原则,任凭全世界不谅解。

三、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

1.耶稣要赐给人活水:(约翰福音7:37-39)节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

这个节期是住棚节,也是犹太人一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期。“节期的末日,”住棚节共有七天,但在第八天有一个结束的‘圣会’(参利23:36),乃是欢乐之后的一个‘严肃会’(参民29:35)。约翰有意以住棚节为背景,说明基督乃是住棚节的实际;从这一个观点来看,‘末日’仍以第八日较有属灵的含意。“就是最大之日,”住棚节的最后一日,也是一年当中众节期的最后一日(参利23章),所以是最大之日。“耶稣站着高声说,”拉比教训人时,乃是坐着讲论;这里主耶稣‘站着’且‘高声说’,表明祂得人之心何等迫切。

当时住棚节有浇水礼。祭司每天用一个金水罐去西罗亚池取一罐水拿回圣殿,一边绕着祭坛游行,一边唱赞美诗(诗113-118篇),然后将金水罐交给在祭坛当职的祭司,他将水倒在两个银质盆子里,一个为盛水用,一个则为盛酒用。当这两个盆子装满水后,就将水浇在祭坛上。第七天则绕着祭坛游行七次。“末日”可能指第七天最后一次浇水礼的时候,主耶稣借此机会邀请人来到祂这位能供应活水江河的神子面前。“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主这话表明祂自己乃是那灵磐石(林前10:4),涌流出生命的活水,能满足人深处的干渴。主耶稣乃是供我们来“喝”、来享受的;只有将祂“喝”进去,才与我们有益。38节“就如经上所说,”经文的出处不详,可能引自(赛12:3;赛55:1;58:11;箴9:4;18:4)等。“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他’指‘信主的人’;‘江河’原文是复数词。“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原文作:‘那时还没有灵’;这话并不是说圣灵在此以前还没有存在,而是说尚未正式受圣子差遣作祂的代表(参14:26;15:26;16:7)。“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在《约翰福音》里,一贯以主耶稣的死、复活、升天为祂‘得着荣耀’的途径(参12:16,23;13:31-32;17:1)。正如当时的犹太拉比把住棚节的浇水礼与圣灵连在一起,主耶稣也同样把活水江河与要赐下圣灵的事连在一起。

2.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约翰福音7:40-44)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无人下手。

犹太人知道摩西预言神会为他们兴起一位像他一样的先知(申18:15),并相信这位先知会像摩西一样将水供应给他们。主耶稣在这节期的最后一天宣告祂将把活水江河供给口渴的人,所以有人认为主耶稣就是摩西预言的那位先知,是基督。‘那先知’原文有定冠词,指人们已有所闻的,或指(申18:15)所应许将有一位像神的先知(参1:21;6:14)。

“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这问话的方式,在原文含有强烈的诧异成分和否定的意味,意即“基督绝不会是从加利利出来的。”他们引用经上的话“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撒下7:12;弥5:2),”他们对有关弥赛亚的圣经知识并没有错误,但却不了解主耶稣的身世,“基督是大卫的后裔,”圣经的确明言,那要来的弥赛亚将必是大卫的子孙(参诗89:3-4;132:11;赛11:1)。“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圣经也曾预言,弥赛亚将要从伯利恒出来(参弥5:2);伯利恒乃大卫的本乡(撒上17:12)。他们对有关弥赛亚的圣经知识并没有错误,问题却出在他们对主耶稣的身世一知半解:(1)无论是祂的养父约瑟,或是祂的生母马利亚,都是大卫的子孙(太1:6,16;路3:23,31);(2)他们只知道主耶稣是拿撒勒人(参1:45),却不知道祂是降生在伯利恒(太2:1;路2:4-7)。

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其中有人要捉拿他,只是无人下手,因为耶稣的时候还没有到。

四、法利赛人为耶稣起了纷争

1.耶稣治好生来是瞎眼的:(约翰福音9:1,6-7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耶稣说了这话,就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对他说:“你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翻出来就是“奉差遣”。)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

“耶稣过去的时候”即指祂从殿里出去(参8:59)以后,正经过一处地方时。事情发生的日子正值安息日(参14节),故有下列三种说法:(1)是在住棚节期的第八日(参利23:39);(2)是在住棚节期以后的第一个安息日;(3)是在修殿节(参10:21-23)。主耶稣将唾沫与泥土掺和起来的动作,是在安息日被禁止的三十九项工作之一。耶稣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且吩咐他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西罗亚池”的水是经过希西家王所凿的水道从基训溪引进来的,是当时最大的洁净池。过节的犹太人上到圣殿之前,要先在这里洁净全身,住棚节用来行浇水礼的水也是从西罗亚池取来的。“他去一洗,回头就看见了”是接受主的权柄叫他得医治,是顺服使他脱离了黑暗的辖制。瞎眼的得看见,这是一件明显的神迹: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风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马太福音11:4-5)。”

2.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约翰福音9:14-15)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法利赛人也问他是怎么得看见的。瞎子对他们说:“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我去一洗,就看见了。”

这里约翰特别告诉我们“耶稣和泥开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按照拉比对安息日律例的解释,共有三十九条不可作工的禁令,人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禁令,便是触犯了安息日。而三十九条禁令里面,包括了在安息日不可搓揉面团和抹膏;法利赛人可能认为,‘和泥’相当于搓揉面团,‘抹泥’相当于抹膏,故主耶稣在安息日和泥开人眼睛,乃是触犯了在安息日不可作工的规条。此外,在安息日也不许治病,除非病人的性命垂危,始得在安息日施用药物;并且医治的范围,只能容许控制住病情,使之不致恶化,但不许把病治好。否则,就是触犯了安息日。当有人把那被治好的人带到法利赛人那里的时候,他们就问那人是怎么得看见的,“祂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这次他只提到‘祂’而未提耶稣的名字,是因为他以为此刻人人都已经知道‘祂’就是主耶稣。

3.法利赛人起了纷争:(约翰福音9:16)法利赛人中有的说:“这个人不是从神来的,因为他不守安息日。”又有人说:“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他们就起了纷争。

听到同样的见证,因着人心的不同,认识不同,法利赛人竟然分成了两派。保守的法利赛人认为耶稣是罪人:“这个人不是从神来的,”‘这个人’含有鄙夷的成分,可作‘这家伙’。“因为祂不守安息日,”按照安息日的条例,除非病人的性命危险,否则,不可在安息日治病。所以主叫一个瞎子的眼睛得开,在他们的眼中看来,显然是触犯了安息日的禁律。 第一批人从‘祂不守安息日’的观点来看,因此排除祂乃从神而来的可能性;但那些开放的法利赛人看到的是“一个罪人怎能行这样的神迹呢?”意思是他能行开了生来是瞎眼眼睛的神迹,他不仅不是罪人,且是从神来的。第二批人从祂会行‘神迹’的观点来看,因此排除了祂是罪人的可能性(参31-33节)。观点不同,就造成了对立的局面,纷争就不足为奇了。

看见了神的权柄而不肯服神的权柄,这就是灵里面的眼睛瞎了,灵里面有了残缺。外面的眼瞎还可以被主医治,里面的眼瞎却会坚持拒绝主,把人永远拘禁在黑暗中。

五、犹太人为耶稣的话起了纷争

1.耶稣是好牧人:(约翰福音10:7-8,18)所以,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凡在我以先来的都是贼,是强盗;羊却不听他们。……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7节的羊圈是在野外。夏天时牧人在野外放牧羊群时,要在野外过夜,夜晚羊群被安置在用石头搭成的粗陋羊圈中,牧人横卧在羊圈入口处看守,他就成了“羊的门”。 主耶稣就是那门,祂是一切属神事物的惟一途径。主这道门具有如下的功用:(1)辨别真假牧人:经过祂进去的,才是牧人,否则就是盗贼(参1,8节);(2)保护与维生:经过祂进去的,才会得救(得着保守),并且出入得草吃(参9节)。“凡在我以先来的”指在主耶稣以前的“假先知”、“假师傅”、“假弥赛亚”(耶23:1-2;结34:2-3),还有不信祂的宗教领袖(太9:36;23:1-36)。“我就是羊的门”是主耶稣用七个“我是”来启示自己的第三次(6:35,48,51;8:12、9:5;10:7,9;10:11,14;11:25;14:6;15:1,5),这词组在原文是庄严而加重的语气,表明祂就是“我是那我是”(出3:14原文)的神。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基督是生命的源头,无人能够杀害耶稣,夺走他的性命,他在S字J死是他自已甘愿舍弃自已的性命,耶稣有权柄把他的性命舍弃,也有权柄取回来(11:25)。基督的替死是恩典,是神白白赐给的。从人的角度来看,主耶稣是被犹大出卖、被公会定罪、被罗马兵丁钉死,但这些事从来都没超出祂的掌控。祂不是环境的受害者,而是祂自己的命运掌管者(19:11)。舍命是为了显出复活的生命,没有舍命就不能显出复活的生命。复活的生命必须显出,才能败坏掌死权的魔鬼,才能赐下生命。“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这句话表明:(1)主耶稣的死而复活乃是父神所定的旨意;(2)祂的死而复活乃是实现父神旨意的关键。

2.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约翰福音10:19-21)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内中有好些人说:“他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他呢?”又有人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

当耶稣讲完他是好牧人时,犹太人为他的这些话又起了纷争。不信的认为耶稣是被鬼附着的,而且疯了,绝对不能听他的。但那些相信的人却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鬼可以行许多人所不能行的事(参可5:4-5;徒16:16-17),但却绝对不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这句话证明(约10章)的讲论,乃是以(约9章)瞎眼得开的事件为背景;所以这两章圣经是有关连的。

“鬼附之人所说的话”与一个被圣灵充满的人所说的话,有时会让人觉得相似,却源头却不同。

结语:当犹太人都盼望弥赛亚到来时,给他们的国家、社会、邻里、家庭带来和平时,耶稣却告诉他们他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人纷争。接着耶稣就告诉我们因他的缘故,一家人会出现纷争。众人因着有圣经真理的知识,却不了解主耶稣的身世,为耶稣起了纷争。法利赛人内部也因着耶稣在安息日开了一个生来是瞎子的眼睛而起了纷争,有人以为耶稣犯了安息日,是个罪人;有人看到耶稣所行的神迹,认为他就是弥赛亚。当耶稣把他“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的真理告诉犹太人时,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有人说他是被鬼随着,是疯子,绝对不能听从他;有人说耶稣的话不是鬼附之人说的,鬼不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

我们看到,不仅犹太人为耶稣起了纷争,今天,全世界的人也都在为耶稣纷争,信他的人知道他是救世主;不信的则认为耶稣是大姑娘生子。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