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出10:21-23;珥2:10;3:15;太27:45
起初,神在创造的第一日就创造了光,且把光暗分开。但在人类的历史上却出现了几次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的特例。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天昏地暗 日月无光》。
一、神创造日月星辰
1.第一日造光:(创世记1:3-4)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
神的创造开始于“光”,为使“空虚混沌”出现秩序和规律;祂的重造也开始于“光”:“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林后4:6)。古人都认为光来自日月星辰,但圣经却启示光来自神(启22:2):“神就是光,在祂毫无黑暗”(约壹1:5)。自然界的光也出现在有太阳之前,宇宙中到处是光,可见光只是光谱中的极小部分。“神看着是好的”(创1:4、10、12、18、21、25、31节)这句在(创1章)不断重复的短句,表明创造者和最初的受造物都是美善的,也强调神因创造之工而有的喜乐和满足。
“称”就是“命名”,在两河流域的文化中,“命名”表示拥有主权(诗147:4)。神称有光的时间段被称为“昼”,称无光暗的时间段为“夜”。
“有晚上,有早晨”原文是“晚上临到,早晨临到”,这句短语可能是希伯来的修辞方法,表示每一个有开始、有结束的工作阶段。第七日神歇了一切创造的工,所以就不再提“有晚上,有早晨”(创2:1-3)。
“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的希伯来原文是7个词,神在前六日都是用7个词宣告结束当日的创造之工(创1:5、8、13、19、23、31节),而第七日则是先用7个词宣告神完成了造物大工,又用7个词宣告神进入安息(创2:2)。
这里的“日”原文可以指24小时的一天,也可以指一个阶段(赛61:2)。
分出“昼、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地球必须保持合适的自转周期和日地距离,使太阳光照变化的规律适合生命的生存。如果地球离太阳太远或太近、自转太快或太慢,就不能维持合适“昼、夜”气温变化,也不能维持植物的光合作用。
2.神创造光体的目的:(创世记1:14-15)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
神创造光体的目的是分昼夜,“作记号”包括东西南北和时刻。“定节令”包括春、夏、秋、冬和祭祀的节期。“日子”指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年岁”指地球绕日公转一周为一年。神是启动时间、设立气候的那位,祂安排宇宙万物的一切规律。日月星辰是神用来为人“作记号”的,而不是异教神话中决定、预测人命运的(耶10:2)。
用天上的星体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地球要有稳定的自转和公转周期,还需要有透明的大气层,可以看到日月星辰。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有透明大气层的行星,不但是生命最好的家园,也是最好的宇宙观测站。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神有意让我们能观测、认识祂伟大的创造(诗19:1-4),发展出现代科学。
神要这些日月星辰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给大地带来光明、温暖,好为作物成长提供必须的光合作用。
3.神造了两个大光:(创世记1:16-18)于是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 神看着是好的。
“两个大光”就是太阳和月亮。古代埃及敬拜日神,两河流域敬拜月神,他们又认为星星会左右人的命运,在他们的语言中,日、月、星的名字就是日神、月神和各种星神的名字。因此圣经故意不用希伯来文通用的“日、月、星”来称呼它们,只是称之为“两个大光、众星”,强调它们都是神所“造”的,目的是为神的计划服务。它们的“管”只是光照,并不带着异教神话中的神奇能力。神甚至都没给它们命名。
创1章里的“造”原文有两种:1、21、27节的“造”原文意思是“创造”;16、25、26、31节的“造”原文意思是“制造”。圣经根据星体和人类的关系,只把星体分成三类:“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和“众星”,这样简单的分类,使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些光”主要是恒星和太阳系中的行星。这些星体的“摆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精心安排,地球上的生命才能得其利而不受其害。
4.这是第四日:(创世记1:19)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
这是第四日。
二、神使埃及遍地黑暗了三天
1.神吩咐摩西向天伸杖:(出埃及记10:21)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向天伸杖,使埃及地黑暗;这黑暗似乎摸得着。”
在此之前,神已经藉着摩西在埃及地降下了八灾,但法老的心刚硬,不容以色列人去。因此神还要继续降灾祸与埃及,第九灾就是黑暗之灾,黑暗意味着审判。有人说,人惧怕黑暗胜过惧怕死亡。
2.埃及遍地乌黑了三天:(出埃及记10:22-23)摩西向天伸杖,埃及遍地就乌黑了三天。三天之久,人不能相见,谁也不敢起来离开本处;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
摩西照着神的吩咐向天伸杖,埃及遍地就乌黑了三天。这三天之久,人不能相见,谁也不敢起来离开本处,生怕找不回来。但惟有以色列人家中都有亮光。
当时古埃及神话中的最高神是太阳神阿蒙——拉,而法老自称“拉神之子”。现在太阳被遮蔽,表明他们所崇拜的太阳神在真神面前也无能为力。这黑暗虽然只持续了三天,法老就受不了,紧张到赶紧和摩西谈判(24节)。
二、日月昏暗,星宿无光
1.蝗灾遮天蔽日:(约珥书2:2-11)那日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好像晨光铺满山岭。有一队蝗虫 又大又强;从来没有这样的,以后直到万代也必没有。它们前面如火烧灭,后面如火焰烧尽。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园;过去以后,成了荒凉的旷野;没有一样能躲避它们的。它们的形状如马,奔跑如马兵。在山顶蹦跳的响声如车辆的响声,又如火焰烧碎秸的响声,好像强盛的民摆阵预备打仗。它们一来,众民伤恸,脸都变色。它们如勇士奔跑,像战士爬城;各都步行,不乱队伍。彼此并不拥挤,向前各行其路,直闯兵器,不偏左右。它们蹦上城,蹿上墙,爬上房屋,进入窗户如同盗贼。它们一来,地震天动,日月昏暗,星宿无光。耶和华在他军旅前发声,他的队伍甚大;成就他命的是强盛者。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
“形状如马,奔跑如马兵”,可能形容蝗虫的头像马,也可能是形容蝗群的飞行形如骑兵冲锋陷阵的队伍,并不是说蝗虫的大小如马。“耶和华在祂军旅前发声”,表明神在指挥这支军队。当蝗灾到来时,地震天动,日月昏暗,星宿无光。“祂军旅”、“祂的队伍”,表明神使用蝗虫作为执行惩罚的军队,预演将来“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
2.神审判列国的时候将日月昏暗,星宿无光:(约珥书3:14-15)许多许多的人在断定谷,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断定谷。日月昏暗,星宿无光。
“断定谷”意思是“审判已决”,和“约沙法谷”的意思一样。“耶和华的日子”,就是神审判仇敌的日子(太25:31-33)。当神管教百姓的时候,“地震天动,日月昏暗,星宿无光”(珥2:10)。当神审判列国的时候,也是“日月昏暗,星宿无光”。
三、耶稣受难日日月昏暗,星宿无光
(马太福音27:45)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
这是受难日,主耶稣被钉S字J的日子。“午正到申初”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间,然而,因着耶稣被钉S字J,这天在“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表明日月无光。“午正”原文是“第六小时”,即中午12点,“申初”原文是“第九小时”,即下午3点。主耶稣是在“巳初”(上午9点)被钉(可15:25),到申初一共有6个钟头,前3个钟头受尽人的讥诮,后3个钟头“遍地都黑暗了”,可能是因为神转脸不顾。
上一篇:不同人眼中的“大事”
下一篇:犹大王与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