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主耶稣把经过了三年训练、已经准备好的门徒召集在一起的时候,他首先赐给他们的权柄和能力是医病赶鬼,通俗地说就是要门徒辛勤地、满怀信心和爱心,去解决人心理、生理的疾病。当基督徒展现出服务人的形象,做出荣神益人的见证,与人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便能通过言传和身教,与人共享那令人灵魂得救的福音。这就是我们今天通常讲的全人医治、全人救赎理念的具体实践。
一、耶稣的服侍是爱的彰显
耶稣本就是神,具有完全的神性。出于爱的本性,他“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可见,耶稣道成肉身,具有完全的人性。《以赛亚书》53章对耶稣的仆人形象进行了预言与描述,神以完全的人的形象来到世间,目的是为了服侍人,表现他对人之爱,最终的目的是给人以救赎。这应该是耶稣以仆人形象服侍人最有说服力的神学依据。
道成肉身——要人认识他
神本是个灵,无形无象,人要真正认识他是何等艰难!人虽然有寻找神的天性,每个人都是有灵的活人,但人常常以看得见与摸得着的方式去找寻,且人的认识与方法是相当有限的,所以耶和华神体谅人的有限性,以道成肉身的方式,使人能够认识他。这个体谅就是站在仆人的角度给人以爱的展示。
愿意降卑——要人接近他
按理,神就是神,以人的理解,神本应高高在上,本有他的尊严与威仪,他自有永有、圣洁无瑕、真理公义,岂能与有罪且有限的人接近?然而神却自甘卑微,屈就为人,表现为主动的降卑,使人能够接近他。事实上,耶稣出生于普通的木匠家庭,降生在卑微的马槽中,他主动接近的是众多普通的百姓,特别是患病者、被鬼附者、伤残者,按今天的话说,多半是社会弱势群体。他既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也没有多少物质财富,但他有一颗接近这些人、服侍这些人、爱这些人的心。
愿意舍身——要人得着他
耶稣以仆人的形象服侍人,其最高、最彻底的表现就是他为人舍命,这远非做多少事能比拟的。耶稣自己也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在这里更强调的是,耶稣仆人式的服侍一是定意的,二是主动的,三是甘愿的,四是必须的,五是大有成效的。
二、耶稣的服侍是有力的见证
耶稣来到世上,他说:“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一直在践行这一宣告。《马可福音》充分展示了对耶稣仆人式的服侍形象的记载,他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中,开展了方方面面切实的服侍人的工作,且是大有成效的。
“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这不仅强调了耶稣降世的目的,更强调了施与受的关系,是与不是的关系。施的是谁?受的是谁?即谁是服侍者,谁是受服侍者?“服侍”的本意就是用神给自己的恩赐,给别人带来帮助和益处。服侍人是正确的、值得肯定的,而且也是应当的,如果一个信徒只求今生的、暂时的和物质的所得,那不是耶稣基督爱的主张。
“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并且”表示递进的关系,服侍人是如此,更重要的是还要“舍命”,这是最高的服侍。
一是医病
对于当时广大的贫苦大众来说,疾病乃是他们生存的最大威胁。对于当时百姓们普遍的切身所需,耶稣首先表现出的是对病人的同情与接纳,然后才是医治。耶稣从未拒绝过任何一个前来就医的病人,更为重要的是,他不讲任何条件,不仅给予医治并且还施予救恩,他服侍人的态度与言行是我们最高的榜样。
二是赶鬼
被鬼附是耶稣时代的人们常常遇到的问题,给人带来的是精神上与身体上的双重痛苦。耶稣医病赶鬼,安慰心灵忧伤的人,满足人的需求,正如圣经所说“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可见耶稣能够解决人实在的需要,给予人安慰与帮助,解决人心灵深处的问题。
三是祷告
耶稣为门徒及请求者的祷告、对缺乏者的怜悯与祝福、对贫困者的帮助与施舍均表现出耶稣对人的同情与关爱、谦卑的服侍与心血的付出都是明明白白的,如今他坐在耶和华神的右边眷顾我们。
教会要以耶稣基督为榜样,重视社会服务事工,效法基督的舍己之爱,去服侍众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健康传承的教会。让我们携起手来,将自己微薄的“五饼二鱼”献上,“奋勇作这善工”,实践道成肉身的耶稣的旨意,为建设一个和谐的、健康传承的中国教会尽上本分。
(作者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基督教两会驻会副主席、副会长兼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