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撒下20:1-2;王上12:16-20
从根本上说,犯罪的人很难忠心,我们这里说犹太人的忠心,是说他们对大卫家比较以色列人忠心得多。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忠心的犹大人》。
一、大卫属于犹大支派
1.从法勒斯的后代看:(路得记4:18-22)法勒斯的后代记在下面: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
2.从大卫王的家谱看:(历代志上2:1-5,9-15)以色列的儿子是流便、西缅、利未、犹大、以萨迦、西布伦、但、约瑟、便雅悯、拿弗他利、迦得、亚设。犹大的儿子是珥、俄南、示拉,这三人是迦南人书亚女儿所生的。犹大的长子珥在耶和华眼中看为恶,耶和华就使他死了。犹大的儿妇他玛给犹大生法勒斯和谢拉。犹大共有五个儿子。法勒斯的儿子是希斯仑、哈母勒。……希斯仑所生的儿子是耶拉篾、兰、基路拜。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作犹大人的首领。拿顺生撒门;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长子以利押,次子亚比拿达,三子示米亚 ,四子拿坦业,五子拉代,六子阿鲜,七子大卫。
3.从耶稣基督的家谱看:(马太福音1:3-6a)犹大从他玛氏生法勒斯和谢拉;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亚兰;亚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从喇合氏生波阿斯;波阿斯从路得氏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王。
犹大儿媳他玛给犹大生法勒斯和谢拉,法勒斯生希斯仑;希斯仑生兰;兰生亚米拿达;亚米拿达生拿顺;拿顺生撒门;撒门生波阿斯;波阿斯生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大卫是法勒斯的第十代子孙。我们从这三个家谱看到,大卫是犹大的子孙,属于犹大支派。
二、犹大人膏大卫作他们的王
1.大卫躲避扫罗时常在犹大地:(撒母耳记上22:1-2)大卫就离开那里,逃到亚杜兰洞。他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里。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
“亚杜兰”位于犹大境内示非拉丘陵地带的以拉谷,在迦特到伯利恒路上。“亚杜兰洞”是亚杜兰城附近的山洞。亚杜兰附近有很多石灰岩山洞,易守难攻。大卫在迦特学到了功课,知道凡事不能倚靠自己的小聪明,必须专心倚靠神,因此,神就借着环境把他从仇敌那里带回到受膏作王的犹大地,继续把他带到高处。大卫逃到亚杜兰洞是来避难,躲避扫罗的追杀,大卫的弟兄和他父亲的全家听见了,就都下到他那里,这里成为大卫与亲人团聚的地方。而且“凡受窘迫的、欠债的、心里苦恼的都聚集到大卫那里;大卫就作他们的头目,跟随他的约有四百人”,“头目”原文是“领袖、统帅”。一个被国王追杀的通辑犯,却吸引多人来到他那里,在人看,躲在亚杜兰洞的大卫已经穷途末路,朝不保夕,迫切需要得安慰。但圣灵却没有记录大卫在那里受安慰,而是记录经过迦特软弱的大卫,却在亚杜兰洞叫别人得安慰,这个安慰不是从大卫自己来的,而是从大卫身上流出神的供应和扶持。因为大卫经过了迦特的软弱,在神面前学到了功课;当他接受了神的对付之后,就能成为多人的祝福。
(撒母耳记上23:14)大卫住在旷野的山寨里,常在西弗旷野的山地。扫罗天天寻索大卫, 神却不将大卫交在他手里。
“旷野”指“犹大的旷野”,是位于犹大山地与死海之间的干旱地带。“山寨”原文是复数,表明大卫有许多个山寨。“西弗旷野”指希伯仑以南西弗附近的一片荒凉高原,是犹大旷野的一部分。这里有很多旱溪的河谷,容易藏身。这里是犹大山地的东边,而大卫以前活动的地点主要在犹大山地的西边。尽管“扫罗天天寻索大卫,”一心想置大卫于死地,西弗人也一再告密(23:19;26:1),然而,“ 神却不将大卫交在他手里,”神总会给大卫开道路,神若不帮助扫罗,扫罗和他的帮凶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
2.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家的王:(撒母耳记下2:1-4a,8-11)此后,大卫问耶和华说:“我上犹大的一个城去可以吗?”耶和华说:“可以。”大卫说:“我上哪一个城去呢?”耶和华说:“上希伯仑去。”于是大卫和他的两个妻-一个是耶斯列人亚希暖,一个是作过迦密人拿八妻的亚比该-都上那里去了。大卫也将跟随他的人和他们各人的眷属一同带上去,住在希伯仑的城邑中。犹大人来到希伯仑,在那里膏大卫作犹大家的王。……扫罗的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曾将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带过河,到玛哈念,立他作王,治理基列、亚书利、耶斯列、以法莲、便雅悯,和以色列众人。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登基的时候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惟独犹大家归从大卫。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家的王,共七年零六个月。
大卫早已受膏(撒上16:13),现在扫罗已经战死(撒上31:4),大卫所寄居的城市洗革拉也被亚玛力人烧毁了(撒上30:1),而且“天天有人来帮助大卫,以致成了大军,如神的军一样”(代上12:22),环境的改变让大卫明白是该回到犹大地的时候了。看起来已经万事俱备,于情于理都可以称王了。大卫却没有轻举妄动,他先求问神可以上犹大的一个城去吗?得到神的应允后,大卫继续问神到哪座城去,神指示他上希伯仑去。“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南方,位于犹大支派产业的中心地带。亚伯拉罕曾在此为神筑坛(创13:18),这里的麦比拉洞是埋葬亚伯拉罕和撒拉、以撒和利百加、雅各和利亚的以色列人祖坟(创49:29-32)。大卫有了神的指示,就带着他的两个妻子和跟随他的人都上去,住在希伯仑的城邑中,“希伯仑的城邑”原文是复数,包括附近的许多城镇。犹大人来到希伯仑,在那里膏大卫作犹大家的王,这是大卫的第二次受膏,也是他正式开始作王。十几年前,撒母耳膏大卫,是象征将他分别为圣归与神,作为神的仆人、成为管理神产业的君。现在,犹大支派膏大卫,是象征接受大卫的统治。但现在大卫还只是在犹大地局部作王,还要等七年才能作全部以色列人的王。
“押尼珥”是扫罗的堂兄弟,也是军队的元帅。“伊施波设”原名“伊施巴力”(代上8:33),意思是“主的人”;可能为了避讳“巴力”这个字,所以用“波设”替代,结果意思就成了“可耻之人”。押尼珥明知神已经立大卫为王(3:9),但却出于既得利益,立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王,堕落到“像列国一样”(撒上8:5)的地步,把百姓当作了私人的产业、而不是神的产业(撒上10:1)。“玛哈念”位于基列·雅比之南、约旦河东迦得支派和玛拿西半支派产业的交界处(书13:26、30),是当年雅各过雅博河前遇见天使的地方(创32:1-2),是利未人的城(书21:38)。
扫罗及三子是战死在与非利士人交战的战场上,押尼珥惧怕非利士人,不敢回到扫罗的首都基比亚,只敢躲在河东的“玛哈念”,远离非利士人;所以只能控制河东的“基列”,完全不能保护河西“亚书利、耶斯列、以法莲、便雅悯”)的“以色列众人”,河西的这些地方很可能已经落在非利士人的控制之下(4:4;撒上31:7)。百姓立王的初衷是更有效率地保卫国家(撒上8:20),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果却事与愿违。
大卫先“在希伯仑作犹大家的王,共七年零六个月”,然后作整个以色列的王(5:3)。因此,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王二年”,很可能是在大卫作犹大王的最后两年。此时,大卫要作全以色列的王,还面临两大障碍:一是内忧:扫罗家在以色列中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十一个支派拥立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王(2:9),却不愿意接受大卫作王;二是外患:仇敌非利士人刚得胜、虎视眈眈。但非利士人既没有乘胜追击伊施波设,也没有阻止大卫在犹大作王,可能是想坐山观虎斗,让大卫家与伊施波设自相残杀,他们好坐收渔利。结果却让大卫能从容地等候神,大卫安安静静地在犹大等候了“七年零六个月”,没有发动内战来争夺王位。因为他知道,既然神已经膏他作王,神自己会负责除去一切障碍;既然神已经把他送上犹大家的宝座,神也会负责把他送上以色列的宝座。等候神是最不容易学的功课,被人追赶时不容易等候,坐上宝座以后更不容易等候。但一位生命成熟的王,无论是在旷野、还是在宝座上,都必须学会等候神:(诗篇27:14)要等候耶和华!当壮胆,坚固你的心!我再说,要等候耶和华!
三、犹大人紧紧跟随他们的王大卫
1.以色列人随从押沙龙:(撒母耳记下15:6,12)以色列人中,凡去见王求判断的,押沙龙都是如此待他们。这样,押沙龙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押沙龙献祭的时候,打发人去将大卫的谋士、基罗人亚希多弗从他本城请了来。于是叛逆的势派甚大;因为随从押沙龙的人民,日渐增多。
大卫的三儿子押沙龙准备阴谋造反时,利用假殷勤、假亲民、假公义来欺骗以色列人,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押沙龙阴谋造反时,以色列人就都随从了押沙龙,公然背叛了大卫王,觉得押沙龙才是盖世明君,比他父亲大卫强多了。
2.以色列人请大卫王回来:(撒母耳记下19:9-15,40-43)以色列众支派的人纷纷议论说:“王曾救我们脱离仇敌的手,又救我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现在他躲避押沙龙逃走了。我们膏押沙龙治理我们,他已经阵亡。现在为什么不出一言请王回来呢?”大卫王差人去见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说:“你们当向犹大长老说:‘以色列众人已经有话请王回宫,你们为什么落在他们后头呢?你们是我的弟兄,是我的骨肉,为什么在人后头请王回来呢?’也要对亚玛撒说:‘你不是我的骨肉吗?我若不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愿 神重重地降罚与我!’”如此就挽回犹大众人的心,如同一人的心。他们便打发人去见王,说:“请王和王的一切臣仆回来。”王就回来,到了约旦河。犹大人来到吉甲,要去迎接王,请他过约旦河。……王过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过去。犹大众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过去。以色列众人来见王,对他说:“我们弟兄犹大人为什么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并跟随王的人过约旦河?”犹大众人回答以色列人说:“因为王与我们是亲属,你们为何因这事发怒呢?我们吃了王的什么呢?王赏赐了我们什么呢?”以色列人回答犹大人说:“按支派,我们与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卫身上,我们也比你们更有情分。你们为何藐视我们,请王回来不先与我们商量呢?”但犹大人的话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
押沙龙被杀身亡后,以色列人又立即倒戈归从了大卫,最先请大卫王回来。这些以色列人并没有反省自己参与押沙龙叛乱的罪,却仍然以高姿态对“请王回来”的事情“纷纷议论”、互相指责。为了争取犹大支派的效忠,大卫派祭司游说犹大长老们抢在其他支派之前“请王回宫”。甚至为了安抚犹大叛军的人心,大卫又想立押沙龙的元帅亚玛撒(17:25)“替约押常作元帅”。大卫并没有像在希伯仑一样安静等候神,而是自己伸出手,运用手段“挽回犹大众人的心”,使他们能够打发人去见王,请王和王的一切臣仆回来。大卫从玛哈念下到约旦河东岸,在吉甲的对面准备渡河的时候,犹大人抢在其他支派前面首先迎接大卫。
“犹大众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指大卫渡河回宫主要由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参与,北方十个支派只有一半出席。“以色列众人”指犹大和便雅悯之外的北方十个支派。“为什么暗暗”原文是“为什么偷了你”。“王与我们是亲属”,意思是大卫出身于犹大支派,并且表明他们没有从王那里得了什么好处。以色列人觉得他们人多势众,与大卫有着十分的情分,犹大人“不先与我们商量”,原文是“不是我们首先提议的吗”(英文ESV、NASB译本),是对他们的藐视。
以色列其他支派早已商议迎接大卫回宫(9-10节),比犹大支派还要热心(11节),现在看到被犹大支派抢了先,热心就变成了愤怒(41、43节);犹大支派好像是无私付出(42节),“但犹大人的话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43节),奉献却成了骄傲的资本。他们表面上是为了神的受膏者热心,实际上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肉体的骄傲,甚至用与王的“情分”彼此争吵。神膏立大卫是做以色列十二支派的王,而不只是犹大的王。但大卫只顾游说犹大支派带头来迎接自己(11-12节),却破坏十二支派的合一。因此,犹大支派此时炫耀“王与我们是亲属”,结果这句充满血气的话惹动了同样血气的其他各支派,让其他各支派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制造了更大的破口,节外生枝,导致了示巴的叛乱(20:1),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按下葫芦起了瓢。
3.犹大人紧紧跟着大卫王:(撒母耳记下20:1-2)在那里恰巧有一个匪徒,名叫示巴,是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他吹角,说:“我们与大卫无份,与耶西的儿子无涉。以色列人哪,你们各回各家去吧!”于是以色列人都离开大卫,跟随比基利的儿子示巴。但犹大人从约旦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紧紧跟随他们的王。
以色列其他支派正在气头上,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示巴,利用北方十个支派与犹大支派之间的争吵(19:41-43)火上浇油、煽动叛乱,乘机鼓动以色列人“我们与大卫无份,与耶西的儿子无涉。以色列人哪,你们各回各家去吧!”结果以色列人因着示巴的这句话,他们又参加了示巴的叛乱,跟随示巴去了。越是在关键时刻,越能显出人性,就在以色列人跟随示巴的同时,犹大人为了显示自已与大卫是亲属,从约旦河直到耶路撒冷,都紧紧跟随他们的王,显出了他们的忠心。
四、只有犹大支派顺从大卫家
1.以色列人的诉求:(列王纪上12:1-5)罗波安往示剑去;因为以色列人都到了示剑要立他作王。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先前躲避所罗门王,逃往埃及,住在那里(他听见这事。)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来,他就和以色列会众都来见罗波安,对他说:“你父亲使我们负重轭,做苦工,现在求你使我们做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我们就侍奉你。”罗波安对他们说:“你们暂且去,第三日再来见我。”民就去了。
所罗门去世后,以色列人到了示剑,要在那里立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作王。耶罗波安是大有才能的人(11:28),先前耶罗波安躲避所罗门王的追杀,逃到了埃及,住在那里。所罗门去世后,以色列人打发人去埃及请了他来,可见,耶罗波安显然深得北方各支派的民心,所以虽然住在埃及,也有“以色列人打发人去请他来”,作为谈判代表与罗波安谈判。以色列人有备而来,耶罗波安和以色列人来见罗波安,提出他们的诉求,罗波安的父亲所罗门使百姓“负重轭,做苦工,”现在他们求罗波安使他们做的苦工、负的重轭轻松些,他们就侍奉他,其实,“我们就侍奉你”是一句客气的威胁,意思是罗波安若不改变政策,继续加重百姓负担,北方各支派就拒绝支持新王。面对以色列人的诉求,罗波安没有急于回复他们,要他们暂且去,第三日再来见他,他要给自已留下思考的机会与回旋的余地。
2.罗波安不肯依从百姓:(列王纪上12:12-15)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所说“你们第三日再来见我”的那话,第三日他们果然来了。王用严厉的话回答百姓,不用老年人给他所出的主意,照着少年人所出的主意对民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耶和华,为要应验他藉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
在这三日内,罗波安没有像他祖先大卫一样先求问神,而是先后征求了老年人与少年人的意见,老年人建议罗波安依从百姓,用好话回复他们。但年轻气盛的罗波安觉得老年人的主意软弱无能,就和那些与他一同长大的少年人商议,这些年少轻狂的少年人不知天高地厚,投其所好,要罗波安不要依从百姓,要加重他们的负担,用暴政统治他们,这样才能显出罗波安王的威风,少年人的主意正合乎罗波安那颗骄傲的心。“蝎子鞭”指鞭头装有铁刺的皮鞭,比喻用更严厉的手段来建立王的权威。耶罗波安和众百姓遵着罗波安王与他们约定第三日再来见他的约定,第三日来见罗波安。罗波安用严厉的话回复百姓,王不肯依从百姓,这事乃出于耶和华,为要应验他藉先知亚希雅对耶罗波安所说的预言。
3.只有犹大支派顺从大卫家:(列王纪上12:16-20)以色列众民见王不依从他们,就对王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份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大卫家啊,自己顾自己吧!”于是,以色列人都回自己家里去了,惟独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罗波安王差遣掌管服苦之人的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以色列人就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王急忙上车,逃回耶路撒冷去了。这样,以色列人背叛大卫家,直到今日。以色列众人听见耶罗波安回来了,就打发人去请他到会众面前,立他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除了犹大支派以外,没有顺从大卫家的。
北方各支派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分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正是五十多年前示巴煽动叛乱时所说的:“我们与大卫无分,与耶西的儿子无涉”(撒下20:1)。要大卫家自已顾自已吧!以色列人就都回自已家去了。“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指迁到犹大各城的北方十个支派百姓(代下11:16)。神减少了所罗门后裔的尊荣和权势,从此大卫的子孙只能做犹大支派、便雅悯支派和“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的王。
“亚多兰”在大卫和所罗门时代,就一直负责“掌管服苦之人”(4:6;撒下20:24)。罗波安让老臣亚多兰往以色列人那里去,想说服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却用石头打死他。罗波安急忙上车,狼狈地逃回耶路撒冷去了。从此,以色列人背叛了大卫家,他们立耶罗波安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只有犹大支派顺从大卫家。
在以后的200多年时间里(主前931-722年),北国以色列人经历了九个王朝,但南国犹大除了亚他利雅篡位六年外,一直是大卫的后裔作犹大王。
总结:在大卫作以色列王期间,他的三儿子押沙龙阴谋造反是时,以色列人就归从了押沙龙,押沙龙被杀后,以色列人又归向大卫,却在迎接大卫回来的事上,犹大支派与以色列人发生了争执,以色列人又立即归向叛党示巴,只有犹大人一直紧紧跟随他们的王大卫。所罗门去世后,罗波安因着不依从以色列人减轻他们的负担,以色列人就立了耶罗波安作以色列王,联合王国一分为二,北国以色列,南国犹大,只有犹大支派顺从大卫家,大卫子孙就作了犹大支派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