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地讲章网

向死而生

日期:2025-10-23作者:王保全

 

《马可福音》8章35节至37节的经文阐述了一种“救己丧命、丧己救命”的生命哲学,也是一种“向死而生”的信仰态度,强调了真信仰的代价与回报。孟子曾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此语不仅是对道德抉择的极致颂扬,亦是对生命意义深刻反思后的勇敢选择。它告诉我们,在面临生死抉择之际,真正的勇者不会逃避死亡,而会为了更高的价值——如真理、正义或信仰——而坦然面对死亡,甚至主动选择牺牲自我,以此实现生命的升华与不朽。

当我们谈论“向死而生”时,不仅是在探讨一种宗教信仰的特定表达,更是在呼唤一种超越生死、追求生命真谛的普遍精神。它启示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与牺牲,去追寻那些能够照亮人类前行道路、给予心灵以永恒安宁的价值与理想。

一、超越世俗框架,追寻内在价值

在传统观念的桎梏下,人生的成功常被狭隘地框定于职位的晋升、财富的积累或学术的成就等,仿佛这些外在的标尺便是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准绳。然而,正如浩瀚宇宙中的星辰,其璀璨非因位置之高低,而在于自身光芒的绽放,生命的真正意义亦非由世俗的标尺界定,它深藏于内心的呼唤与灵魂的觉醒之中。

曾听过一位牧师的见证,在他幼年时,由于身体不好,其母曾请人给他算命。那算命的告诉其母:“这孩子可不得了,将来是要当村主任的。”后来他上了大学,遭遇了一场情感的风波,母亲又请了另外一位算命先生,那先生看来技高一筹,他说:“不要怕,这孩子是要当县长的。”可是后来,他没有去当村主任或县长,反而认识了神,做了传道人。在这位牧师的人生轨迹中,我们窥见了个人命运与上帝拣选的微妙交织。这位牧师的人生轨迹,如同一股清流,他勇敢地听从了上帝的声音,踏上了传道的道路,实现了自我超越与人生的升华。这一过程,是对外在标准的一次勇敢背离,更是对内在价值深刻探索与追求的生动实践。

“向死而生”不仅仅是一种面对死亡时的坦然与超脱,更是一种对生命内在价值的深刻追寻与坚守。它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世俗的框架所束缚,勇于听从内心的声音,追求那些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照亮人生道路的价值与理想。如此,方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绽放出无限的光芒,实现自我超越与灵魂的永恒升华。

二、直面生命有限,拥抱信仰之光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豪曾梦想复制秦皇汉武的辉煌,渴望在世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这种对外在“伟大”的盲目追求,往往伴随着心灵的荒漠化,内心的安宁与满足反而渐行渐远。正如《周易》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个体追求的“伟大”若缺乏内在德行的支撑,终将沦为一场空幻,伴随着的是日益加深的焦虑与不安。那些看似强大的外表下,实则隐藏着对生命脆弱本质的深深恐惧,以狂妄自大作为自我保护的面具,实则是内心深处无依无靠的悲鸣。

金钱与权势,这些世俗眼中的宝藏,非但不能成为心灵的避风港,在其所谓的光芒的照耀下,反而会使内心的空洞与孤寂被无限放大。人们在贪婪的驱使下不断攫取,却发现无论拥有多少,都无法填补那份源自灵魂深处的饥饿与绝望。

“向死而生”,这一古老而深邃的神学命题,正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深刻洞察与积极回应。它教会我们,面对生命的终点,不应恐惧与逃避,而应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去拥抱每一个当下,让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绽放出最灿烂的光彩。信仰,便是在这条道路上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我们深知“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的豁达与坚定,信仰不仅给予我们面对死亡时的勇气与平静,更在日常生活中赋予我们力量与方向。它让我们学会珍惜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相遇,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奉献爱心,让生命之树在信仰的滋养下茁壮成长,绽放出最耀眼的花朵。

“向死而生”不仅是一种生命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我们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不断追求内在的成长与超越,以信仰为舟,以爱心为帆,驶向那片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未来。

三、批判成功神话,回归人性本真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成功学如潮水般涌来,编织着一个个光鲜亮丽的神话,让无数人心驰神往,却又在无尽的攀比与追逐中迷失自我。这些虚假的成功幻影,如同海市蜃楼,虽绚烂一时,却终究无法触及心灵的深处,反而让人们在追逐中愈发感到空虚与不安,最终可能成为欲望与贪婪的奴隶,让魔鬼乘虚而入。

深究其源,世间追捧的“成功”,往往是以牺牲生命能量与道德纯度为代价的。生命,这上帝赐予的至高无上的礼物,本应是真理、仁义与圣洁的载体,却在世俗成功的迷雾中被悄然侵蚀,失去了其原有的光彩。正如圣经所言:“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这里的“赔上”,是对成功背后深刻代价的警醒——生命的贬值与灵魂的沦丧。

在这条追求成功的道路上,许多人不得不做出道德的妥协,甚至背离信仰,学会了更加“精明”地利用世俗规则,与那些看似成功实则心灵贫瘠的人为伍。这样的路径,不仅远离了基督精神的本质,更是对信仰的严重亵渎。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股泛滥的成功神学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唤醒沉睡的心灵,回归人性的本真。

真正的成功,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外在物质的占有,而应是追求内心的富足与人格的完善。它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以真诚、善良和正直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去关爱他人,去追寻那些能够滋养心灵、引领人类走向光明的价值。在救主耶稣基督慈爱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与安宁,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向死而生”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它提醒我们要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加深刻的洞察力去审视生命与信仰。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应当超越世俗框架的束缚,追寻内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生命的有限性,迎接信仰之光的照耀;批判虚假的成功神话,回归人性本真的纯净与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真正的方向与动力,实现灵魂的升华与超越。

(作者系河南省基督教两会办公室主任)

上一篇:别赶路,去感受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