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1:1-21
本书信的第1节清楚指明,作者是保罗和提摩太。然而,从第4节开始直到结尾,作者都采用第一人称单数(“我”)来指代作者本人,显然使徒保罗才是这封信的主要作者。本书信的传统标题(“保罗写给腓利门的信”)表明,这是一封写给腓利门的私人信函,作者保罗却希望本书信能念给在腓利门家里聚会的全体会众听。
《腓利门书》的主题是:福音不仅有改变人生命的能力;“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也有影响人际关系的能力;“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
腓利门是歌罗西城一位富有的基督徒。保罗曾有三年时间在以弗所传道,腓利门可能在那期间听到福音,蒙恩得救。随后,他开始在歌罗西侍奉主,将自己的家开放给一群基督徒定期聚会。
腓利门的奴仆阿尼西母逃到罗马去了。阿尼西母可能偷了腓利门的钱(或财物),离开主人的家,在罗马帝国人口最稠密的这个城市住下来,希望能不被发现。机缘巧合,阿尼西母认识了使徒保罗,并且成为基督徒。信中没有记载阿尼西母如何认识保罗,但当中必定有上帝的奇妙带领。保罗被囚禁后,行动严重受限。阿尼西母成为基督徒后,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保罗。
一、问安与祝福
经文:“为基督耶稣被囚的保罗,同兄弟提摩太写信给我们所亲爱的同工腓利门,和妹子亚腓亚并与我们同当兵的亚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会。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门1:1-3)
保罗提到自己“被囚”,不仅是字面上的监禁,更象征着他为福音的忠诚与奉献。作为基督的使徒,他的生命被献给了传扬福音,即使面临困苦和限制,他依然坚守信仰。为信仰和使命可能会面临试炼和牺牲。忠于基督意味着愿意为祂的事奉付出一切的代价。
提摩太是保罗的忠实伙伴,保罗曾写过两封信给他,(即提前,提后)。在保罗写给教会的六封信中(林后、腓、西、帖前、帖后、门),提摩太均列为写信人之一,这里体现了保罗对年青同工的爱与尊重。
提摩太的出现象征着教会的团结与合作。在属灵生活中,我们需要与弟兄姐妹同行,共同追求属天的目标,彼此扶持,建立合一。
亚腓亚可能是腓利门的妻子;亚基布可能是腓利门的儿子,积极参与在歌罗西的传道工作(见西4:17)。“在你家的教会”,当时基督徒还没有建造教堂,他们都在家中聚会。 在歌罗西,有腓利门家里的教会;在老底嘉,有宁法家里的教会(西4:15 ;见林前16:19)。
腓利门代表着在属灵事工中忠心合作的信徒。保罗称他为“亲爱的同工”,强调属灵合作的重要性。属灵的事工需要彼此合作、信任和奉献,彰显基督身体上的合一。
亚腓亚代表着教会中的姐妹,强调教会是一个属灵的家庭,男女平等,共同在基督里建立。在属灵关系中,彼此尊重、关爱和扶持是建立健康教会生活的基础。
“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这是对信徒的属灵祝福,强调恩典和平安是从神而来,只有在与祂的关系中才能得着。我们应不断追求从神而来的恩典与平安,祂是我们属灵生命的源泉。
总之,这段经文以温馨的问候和祈愿,强调了忠诚、合作、关系、家庭和属天的祝福。它提醒我们,属灵生命不仅是个人的信仰体验,更是与基督和弟兄姐妹共同生活、共同事奉的旅程。我们被呼召在属灵的关系中彼此扶持,忠心事奉,并不断从神领受恩典与平安。
二、信心与爱心
经文:“我祷告的时候提到你,常为你感谢我的神;因听说你的爱心并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的信心(或作:因听说你向主耶稣和众圣徒有爱心有信心)。愿你与人所同有的信心显出功效,使人知道你们各样善事都是为基督做的。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门1:4-7)
在请求腓利门之前,保罗先为他献上真诚的感恩,并说明自己怎样为他代祷。“与人所同有的”《和修》“与人分享”;含义很丰富,包含慷慨、伙伴合作和团契相交等意思。这一切都源于信徒在基督里共有的信仰和生命。
在为阿尼西母向腓利门求情之前,保罗先做一些铺垫的工作。腓利门的分享会使他在基督里更深刻地明白和体验基督为他预备的福气。
“众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腓利门对信徒的爱是众所周知的,这使保罗得到极大的快乐。他一直热心服侍其他基督徒,大大激励了众人。信心显出功效,那就是爱心的表现了。
保罗为腓利门的爱心和信心而感谢神,并祈求腓利门的信心能显出功效,让善行成为基督的见证。这提醒我们,信仰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应在行动中体现。祷告和感谢是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信心应通过善行来彰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神赐予的恩典,并通过具体的善行来表达我们的信仰,比如帮助有需要的人,关心邻里。
三、接纳与改变
保罗本想把阿尼西母留在身边,但他知道阿尼西母是逃奴,与主人的关系破裂,又做错了事得罪了主人,所有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于是保罗写了这封信,恳请腓利门欣赏阿尼西母属灵生命的改变,重新接纳他,不是只把他当作奴仆,而是看他为“亲爱的兄弟”。
这段经文主要描述了保罗为阿尼西母向腓利门求情。在为阿尼西母求情之前,保罗先描述阿尼西母的巨大转变(8-12 节);然后暗示自己被囚期间,阿尼西母的陪伴对他有很大的帮助(13-14节)。那时保罗想,可能上帝已经凭着他的主权介入这个事件,使腓利门可以按着阿尼西母是主内弟兄那样接纳他(15-16节), 这样阿尼西母将会给腓利门带来更大的益处。最后, 保罗直接请求腓利门重新接纳阿尼西母,如同接纳保罗本人一样(17-20节)。
“放胆”原文指“坦白”或“直率”,毫无顾忌地谈论一些难题。保罗不勉强腓利门做任何事,而是凭爱心请求他。当时保罗可能已有60多岁了。30年前他被称为大数人扫罗,参与BP司提反和其他基督徒(徒7:58), 那时他还是个“少年人”。
阿尼西母原文意为“有益的”或“有帮助的”,是当时奴仆常用的名字。歌罗西书4章9节也提到他陪同推基古送信给歌罗西教会。我.....所生的儿子(参林前4:15 和加4:19, 保罗在那里也用了生产之苦的比喻),形容阿尼西母是他“从灵里生的”。
“他从前与你没有益处,但如今与你我都有益处”。保罗在这里使用双关语,描述阿尼西母信主前后的转变。阿尼西母偷了腓利门的东西后逃走,他对腓利门是“没有益处”的人;但后来他悔改,并降服于基督,成为对保罗和腓利门都“有益处”的人。这样的转变显明福音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命。
保罗既是使徒又是长者,本来可以运用权柄,要求腓利门仁慈地对待那个逃跑的奴隶,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腓利门作出甘心乐意的决定。他希望腓利门不是勉强服从,而是由衷地善待阿尼西谋。当你认为你的做法是对的,并且有权力要求别人执行时,你是选择行使你的权柄,还是让别人自愿行动呢?这里保罗为我们树立了处理基督徒之间纷争的榜样。
保罗不是以置身事外的仲裁者身份,而是作为一个与阿尼西母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人来处理这件事。保罗不想勉强腓利门,而是劝说他,好使腓利门显出的爱是真切的,并不勉强。
“他......离开你”,希腊原文的动词是被动语态,但没有指明是谁使阿尼西母离开。我们最好把这个被动语态理解为“出于上帝的带领吧”,即上帝主导了这件事情。这使人想起《旧约》中的约瑟被哥哥们出卖,长期寄居埃及;后来与他们相认时,约瑟说:“差我到这里来的不是你们,乃是上帝”(创45:8)。
保罗大可更明确地说“他不再是奴仆”,清楚表明他期望阿尼西母得着自由。暗示保罗让腓利门自己去思考该怎样做,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由保罗直接吩咐他去做。但显然保罗期望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会有彻底的改变,因为如今阿尼西母已经是腓利门亲爱的兄弟。腓利门的善良这时应当体现在他与阿尼西母的新关系上。上帝已经为基督的缘故接纳了他的百姓,因此他们也当彼此接纳。
阿尼西母不仅从腓利门家中逃走,可能还偷了他的钱(或财物)。阿尼西母可能用些钱作路费到罗马去,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罗马社会用非常残忍的手段惩罚逃奴,有时甚至把他们处死。因此,保罗请求腓利门去做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就是免了阿尼西母的债。保罗强调他个人保证必偿还腓利门的所有损失。这个保证不同寻常,因为当
时保罗还被囚禁,身无分文,却愿意为阿尼西母承担欠腓利门的所有债务;而且,腓利门相当富有。“连你自己也是亏欠于我”,指腓利门是因保罗的传道而信主的,腓利门对保罗的“亏欠”很大,在保罗的带领下,腓利门得到永生。因此,相比而言,阿尼西母欠腓利门的那一点点就算不得什么了。
保罗说他大有快乐,因为“众圣徒的心从你(腓利门)得了畅快”。上帝在腓利门生命中所做的工作,现在要藉着他和阿尼西母的关系彰显出来。在基督里一切都是全新的,美好的。
保罗因腓利门的信心和爱心而快乐,也提到他打发阿尼西母回到腓利门的身边。保罗本想留下阿尼西母,但他却尊重腓利门的决定。爱心带来喜乐和安慰,善意的行动可以带来彼此的益处。保罗强调尊重对方的自主和善意,避免强迫。 在家庭、工作或朋友关系中,表现出真诚的爱心和尊重,理解和包容他人的选择,带来和谐与喜乐。
保罗请求腓利门接纳阿尼西母如接纳自己,甚至愿意为他担保,愿意偿还任何亏负。这是关于宽恕和接纳的极佳示范。保罗鼓励腓利门以基督的爱心,接纳曾经的奴仆,视他为弟兄。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学习宽恕他人的过错,接纳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以基督的爱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上一篇:保罗在以弗所的事工见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