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地讲章网

当基立溪干涸时

日期:2025-06-22作者:刘灵维

 1-12051GK05M02.jpg

经文:王上17:7-8

基立溪不是一条普通的溪流,它更像一所信心学校,每滴水都在讲述以利亚学到的功课——水流丰沛时感恩赞美,水位下降时安静等候,河床干涸时顺服行动。从眼见之水的滋润,到无水之地的信靠,先知留下信心典范。

一、断流时刻

“过了些日子,溪水就干了,因为雨没有下在地上。”

神将以利亚藏在基立溪旁,通过乌鸦与溪水供应他。基立溪的神迹曾是如此慷慨:以利亚不需要犁地撒种,不依赖雨水季节,甚至不必伸手祈求。乌鸦成了移动的粮仓,溪水是自动续杯的恩典。但从某一天起,溪水日渐减少,直至彻底干涸,熟悉的供应戛然而止。乌鸦的定时喂养与溪水的长流,往往会让最敬虔的人也悄悄生出安逸的错觉,仿佛神的供应必以可预测的方式延续——若昨日他用溪水滋养我,今日他必维持同样的方式。但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他常在看似“中断供应”之处,留下更丰盛应许的伏笔。正如以色列民在旷野,神用吗哪喂养他们四十年,却不容他们囤积。他要我们每一天重新伸手领受,每一刻重新确认信靠。

同时,我们也很容易在恩典和舒适中忘记——我们爱的究竟是施恩典的主,还是恩典本身?神允许基立溪干涸,是为了让我们避免将信心锚定在可触摸的福分上,使我们脱离“把恩典当作偶像”的陷阱。他要我们爱的不是乌鸦叼来的饼,而是差遣乌鸦的神;不是滋润的溪水,而是活水的源头。

基立溪的干涸不是神离弃的标志,也不是神的供应系统出了问题,而是要我们迈向信心更深处的邀请函。你的生命是否也正经历着“干涸”?那曾滋养你的工作、健康、人际关系??是否正像基立溪的水流悄然消逝?然而,你的失业、病痛或关系的破裂,不是神离弃的证据,而是他邀请你更深经历“我的恩典够你用”的请柬。

二、神必顾念

“耶和华的话临到他说。”

当基立溪的水流越来越小时,以利亚心头是否会有越来越深的忧虑?他是否在乌鸦迟到的清晨怀疑过神的信实?他是否在最后一块湿润的石头在烈日下泛白时盘算另寻去处?然而,以利亚却安静等候在日渐干涸的基立溪旁,直到神的话再次临到他。先知始终没有擅自离开,这源于他对神的深刻认知:使乌鸦叼饼的主,也必预备日后的供应,无论何时,神必顾念。对比亚伯拉罕的失败——因等不及应许之子而娶夏甲,以利亚展现出成熟先知的特质:不在危机中制造“以实玛利式”的解决方案。

“溪水就干了??耶和华的话临到”,等到基立溪最后一滴水都蒸发了,神才发出新指令。正如红海在以色列人脚前才分开,吗哪在黎明才降下。神的引导似乎总在人类面临绝境时才显明,这不是神的耽延,而是在训练我们对他的信靠。圣经中不乏这种“神圣的静默期”:约瑟在监狱多待了两年,直到法老的梦需要解读者;大卫被膏立后逃亡十余年,直到扫罗王朝自然终结;保罗在阿拉伯旷野隐修三年,直到使徒职分完全成熟??神的顾念往往被包裹在沉默的外壳中。

三、崭新航道

“你起身往西顿的撒勒法去,住在那里,我已吩咐那里的一个寡妇供养你。”

溪水干涸的时刻,神吩咐以利亚离开僻静的溪谷,进入更丰盛的使命——从独自领受的恩典,转向与人共享祝福,不仅是保全自己,更要拯救一个濒死的家庭。前者满足生存,后者成全使命。当神转变供应管道,往往同时拓展侍奉疆界。从基立溪到撒勒法,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从受助者到祝福管道的身份转换,在寡妇家,先知与寡妇彼此成为祝福的器皿,最终面坛油瓶的神迹,使外邦家庭经历耶和华的信实。如果你的“基立溪”正在干涸,请听神的声音:“起来!往撒勒法去。”他不是要夺去你的供应,而是要带你进入更深的同工——在那里,你不仅领受恩典,更要成为恩典流通的管道。

西顿是巴力崇拜的中心,寡妇是律法规定的救济对象,但神偏偏要这位外邦的、一贫如洗的寡妇供养犹太的先知,这正是为了粉碎选民“属灵特权”的错觉。神常使用我们最想逃避的处境,使之成为彰显他荣耀的舞台。他在监狱中为约瑟开设宰相预备班,在罗马军营为保罗预备御营全军听众,在拔摩海岛为约翰揭开《启示录》的奥秘。

当以利亚离开干涸的溪畔时,他带走的不是对过去的眷恋,而是对未来的确据。因他深知真正喂养他的从来不是乌鸦或溪水,而是那差遣乌鸦、开辟溪流的神。神也邀请我们不要继续用空瓢舀取过去的恩典,起身吧,他要带我们去经历“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的新恩典。

(作者系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材》副主编)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