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撒下21:1-;罗10:1-3
使徒保罗教导我们“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罗12:11)。”他不仅这样说,也这样做。但这种热心必须建立在符合圣经真理的基础上,偏离了真理的热心,则是错误的热心,会酿成大祸。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三种错误的热心》。
一、扫罗发热心杀死基遍人
1.基遍人欺哄以色列人:(约书亚记9:1-6)约旦河西,住山地、高原,并对着黎巴嫩山沿大海一带的诸王,就是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诸王,听见这事,就都聚集,同心合意地要与约书亚和以色列人争战。基遍的居民听见约书亚向耶利哥和艾城所行的事,就设诡计,假充使者,拿旧口袋和破裂缝补的旧皮酒袋驮在驴上,将补过的旧鞋穿在脚上,把旧衣服穿在身上;他们所带的饼都是干的,长了霉了。他们到吉甲营中见约书亚,对他和以色列人说:“我们是从远方来的,现在求你与我们立约。”
迦南诸王“听见”神大能的作为,最初是恐惧,“心都消化了”(2:9;5:1);但现在恐惧却变为仇恨,因着仇恨的力量要“同心合意”地与神的百姓争战。“基遍”的字义是“丘陵城市”,“是一座大城”(10:2),位于艾城西南约16公里的丘陵地带,比“住山地、高原,并对着黎巴嫩山沿大海一带的诸王”更靠近艾城,很可能就是以色列人的下一个目标。因此,迦南诸王“听见”了神大能的作为,决定“同心合意”地与神的百姓争战;但基遍人“听见”了神大能的作为,却选择来求和,服在神大能的权柄下。根据律法,以色列人可以与远方的各城缔结和约(申20:10-15),但不可与迦南地的各城“立约”(申7:1-2),必须把他们全部消灭(申20:17),免得被他们败坏的行为和偶像所污染。基遍人离吉甲只有约38公里,但他们可能知道这条命令,所以“设诡计”,煞费苦心地冒充是远方之人。他们的行为虽然诡诈,但却识时务,知道自已不是以色列人的对手,选择了求和。基遍人乔装打扮一番后,就来到吉甲营中见约书亚,欺哄他们说自已是从远方来的,好与他们求和。
2.以色列人与基遍人立了和约:(约书亚记9:14-15,26-27)以色列人受了他们些食物,并没有求问耶和华。于是约书亚与他们讲和,与他们立约,容他们活着;会众的首领也向他们起誓。……于是约书亚这样待他们,救他们脱离以色列人的手,以色列人就没有杀他们。当日约书亚使他们在耶和华所要选择的地方,为会众和耶和华的坛作劈柴挑水的人,直到今日。
约书亚和以色列人相信了基遍人欺哄的话,基遍人的表白(9-10节)与喇合的话相似(书2:10-11),他们都是因为“听见”(9节;2:10)神在埃及和约旦河东所行的大事,所以愿意来投靠神。基遍人的信仰告白打动了约书亚和“会众的首领”,他们又“受了他们些食物”,确认这些食物已经不新鲜,在“并没有求问耶和华”的情况下,就与基遍人讲和立约,这有神的许可。因为“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没有一城与以色列人讲和的,都是以色列人争战夺来的(约书亚记11:19)。”
“立约”的目的是“容他们活着”,与让喇合一家存活一样(6:25)。在古埃及的和约中,“容他们活着”表示法老将生命、粮食赏给臣服之民,而百姓承认法老为神,在法老面前享受“活着”的权利。基遍人也是借着这个和约承认,以色列的神和以色列人有让他们“活着”的权力(24-25节),而以色列人接受基遍人作为藩属。以色列的众首领和全会众因为敬畏神,所以不敢毁约,不但照着和约“容他们活着”(21节),并且也照着和约拯救了基遍人(10:6-7)。即使是人的约,神也喜悦他们守约。后来“扫罗却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大发热心,想要杀灭他们”(撒下21:2),结果反而被神追究责任。“挑水”这个工作尤其适合基遍人,因为基遍一带有许多大水池(撒下2:13;耶41:12),是附近一带的重要水源。
“你们中间的人必断不了作奴仆”(23节),就像利未人“散住在以色列地中”(创49:7)一样,都是以咒诅开始,却以祝福为结局。“奴仆”既表明基遍人成为以色列的藩属,仰赖以色列人施恩;也表明以色列人对基遍人负有责任,有义务保护他们(10:6-7)。不仅如此,约书亚还把基遍人从“为全会众作了劈柴挑水的人”(21节),变成了“为我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23节),用代替会众为祭坛劈柴挑水的方式,来服事全会众。在之后的四百多年士师年间,以色列人恪守与基遍人所立的和约,没有杀死他们。神的百姓与人所立的约,都是在神面前立的,违约不但是亏欠人,更是得罪神。
八百多年后,被掳回归重建圣殿的殿役“尼提宁”(拉2:43;8:20),就是基遍人的后裔。基遍人忠心地侍奉神,成为外邦人归向神的美好见证。
3.扫罗发热心杀死基遍人:(撒母耳记下21:1-6)大卫年间有饥荒,一连三年,大卫就求问耶和华。耶和华说:“这饥荒是因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原来这基遍人不是以色列人,乃是亚摩利人中所剩的;以色列人曾向他们起誓,不杀灭他们,扫罗却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发热心,想要杀灭他们。大卫王召了他们来,问他们说:“我当为你们怎样行呢?可用什么赎这罪,使你们为耶和华的产业祝福呢?”基遍人回答说:“我们和扫罗与他家的事并不关乎金银,也不要因我们的缘故杀一个以色列人。”大卫说:“你们怎样说,我就为你们怎样行。”他们对王说:“那从前谋害我们、要灭我们、使我们不得再住以色列境内的人,现在愿将他的子孙七人交给我们,我们好在耶和华面前,将他们悬挂在耶和华拣选扫罗的基比亚。”王说:“我必交给你们。”
扫罗作以色列王年间,不顾以色列人与基遍人所立的和约,“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是扫罗“为以色列人和犹大人发热心”,为了迎合百姓。因此,全体百姓在这罪上都有分,都要接受饥荒的惩罚。扫罗一人错误的热心,连累了全体百姓。
大卫年间,国内出现了一连三年的饥荒。当又是一个快收割大麦的时候,因着饥荒地里却无大麦可收(9节),大卫求问神,神立即指示他原因。为了赎这罪,大卫召来基遍人,向他们询问当为他们怎样行,“使你们为耶和华的产业祝福呢?”律法规定:“故杀人犯死罪的,你们不可收赎价代替他的命,他必被治死”(民35:31)。因此,虽然基遍人承受了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差点被灭族,但他们不需要“金银”来赔偿,也不追讨全体“以色列人”的罪,而是要求主犯扫罗的子孙七人“在耶和华面前”以命偿命,让神的公义得着满足。“悬挂”把犯人处死并公开示众,提醒百姓(民25:4)。这是一种羞耻而严厉的刑罚,因为“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诅的”(申21:23)。
4.扫罗的后代被处死:(撒母耳记下21:7-9)王因为曾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指着耶和华起誓结盟,就爱惜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不交出来,却把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给扫罗所生的两个儿子亚摩尼、米非波设,和扫罗女儿米甲的姐姐给米何拉人巴西莱儿子亚得列所生的五个儿子交在基遍人的手里。基遍人就把他们,在耶和华面前,悬挂在山上,这七人就一同死亡。被杀的时候正是收割的日子,就是动手割大麦的时候。
律法规定:“不可因子杀父,也不可因父杀子;凡被杀的都为本身的罪”(申24:16)。但“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表明他们全家都有分,所以并不是让扫罗的子孙为扫罗顶罪(耶31:29-30;结18:2-4)。大卫“因为曾与扫罗的儿子约拿单指着耶和华起誓结盟,就爱惜扫罗的孙子、约拿单的儿子米非波设,不交出来,”并非徇私,因为米非波设在扫罗战死的时候才五岁(4:4),所以没有参与“扫罗和他流人血之家杀死基遍人”,按照律法不应该被连累(申24:16)。大卫就把扫罗的妃嫔利斯巴给扫罗所生的两个儿子以及扫罗的长女所生的五个儿子交在基遍人手里。基遍人就把他们悬挂在山上,这七人就一同死亡。
5.利斯巴护子尸体:(撒母耳记下21:10-11)爱雅的女儿利斯巴用麻布在磐石上搭棚,从动手收割的时候直到天降雨在尸身上的时候,日间不容空中的雀鸟落在尸身上,夜间不让田野的走兽前来糟践。
在以色列,“动手收割的时候”是阳历四月前后,而雨季从十月份才开始。因此,“从动手收割的时候直到天降雨在尸身上的时候”,可能指尸体被示众半年,也可能指尸体被示众到神降雨结束饥荒的那天。利斯巴,这个可怜的女人在丈夫扫罗战死后,曾被押尼珥霸占(3:7),情夫被谋杀只剩下两个儿子是亲人,现在竟然也惨死了。利斯巴爱子心切,她用麻布在磐石上搭棚,日夜守护着儿子们的尸体“日间不容空中的雀鸟落在尸身上,夜间不让田野的走兽前来糟践。”她要亲眼看见儿子们的尸体得到妥善的安葬才罢休,可怜天下父母心。
6.大卫安葬扫罗及其后人:(撒母耳记下21:12-14)有人将扫罗的妃嫔爱雅女儿利斯巴所行的这事告诉大卫。大卫就去,从基列·雅比人那里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搬了来(是因非利士人从前在基利波杀扫罗,将尸身悬挂在伯·珊的街市上,基列·雅比人把尸身偷了去。)大卫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从那里搬了来,又收殓被悬挂七人的骸骨,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葬在便雅悯的洗拉,在扫罗父亲基士的坟墓里;众人行了王所吩咐的。此后 神垂听国民所求的。
有人把利斯巴所行的事告诉了大卫,大卫为她的爱子心切所感动,就去从基列·雅比人那里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搬了来,又收殓被悬挂七人的骸骨,将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的骸骨葬在便雅悯的洗拉。以色列人行了王所吩咐的,此后,神垂听国民所求的,这场饥荒到此结束。
二、扫罗热心BP教会
1.扫罗极力BP残害神的教会:(加拉太书1:13-14)你们听见我从前在犹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样极力BP残害 神的教会。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使徒行传22:3)保罗说:“我原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长在这城里,在迦玛列门下,按着我们祖宗严紧的律法受教,热心侍奉 神,像你们众人今日一样。”
一千多年过去了,便雅悯支派又出现了一个名叫扫罗的,他极力BP残害神的教会。这两节经文章描写保罗蒙召之前的情形。他在遇见基督之前(徒9:3-18),是一个热衷于犹太教传统的法利赛人(徒23:6)。“祖宗的遗传”指犹太教的拉比传统。在文士以斯拉之后,历代犹太拉比们对摩西律法进行了几百年的诠释、扩充,最终汇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和口传律法注释《革马拉》,再加上圣经注释《米大示》,合起来成为犹太教经典《他勒目》。曾有拉比比喻“圣经是水,革马拉是酒,他勒目是加了风味的酒”,证明这些传统掺杂了大量的人意,犹太拉比的解经常常是天马行空的灵意解释。保罗照着“从人领受的”(12节)方式来认识神、侍奉神,熟读摩西律法、谨守礼仪规条,比加拉太的假师傅更加精通犹太教的拉比传统。但那些“祖宗的遗传”不但不能使他相信福音,反而使他“极力BP残害神的教会”(13节;徒9:1-2)。只有神才能把这样一个热心反对基督(徒7:60)的犹太教精英,突然转变为“基督的仆人”(10节)。因此,保罗亲身经历“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罗1:16),见证他所传的福音“不是出于人的意思”(11节),“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12节)。
扫罗BP教会,还以为自已在热心侍奉神,这种错误的热心不仅害了扫罗,也害了许多以色列人。
2.扫罗喜悦司提反被害:(使徒行传7:54-60)众人听见这话就极其恼怒,向司提反咬牙切齿。但司提反被圣灵充满,定睛望天,看见 神的荣耀,又看见耶稣站在 神的右边,就说:“我看见天开了,人子站在 神的右边。”众人大声喊叫,捂着耳朵,齐心拥上前去,把他推到城外,用石头打他。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扫罗也喜悦他被害。
司提反在公会受审时,他述说神如何为人类预备救恩,谴责犹太人杀害神的众先知以及耶稣基督的的罪行,激起了犹太人的愤怒,他们向司提反咬牙切齿。司提反定眼望天的时候,看见神的荣耀,又看见“人子站在神的右边”,这句话是见证主耶稣在大祭司面前的宣告“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神权能的右边”(路22:69)。正是由于这个宣告,耶稣被公会定罪;也正是由于这个见证,现在众人“齐心拥上前去”,既没有经过公会的合法判决、也没有获得罗马政府的批准(约18:31),而是知法犯法、动用私刑,就把司提反当作咒诅神的人用石头打死了(利24:14-16)。“作见证的人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表明“扫罗”不但是作假见证者的帮凶(6:13)、而且得到他们的信任。司提反临死之前效法主耶稣作了两个祷告:一是求耶稣接受他的灵魂:(路加福音23:46)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二是祈求“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正如主耶稣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23:34)。司提反一面责备这些人“受了天使所传的律法,竟不遵守”(53节),一面求神赦免害死自己的人(60节)。在这两个祷告面前,扫罗却毫不动容,反而“喜悦他被害”。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热心BP门徒的人信主,完全是神的拣选和主耶稣亲自的作为(9:4-6)。
多年过去了,保罗对当年司提反殉道的场景记忆犹新:(使徒行传22:19-20)我就说:‘主啊,他们知道我从前把信你的人收在监里,又在各会堂里鞭打他们。并且你的见证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时候,我也站在旁边欢喜;又看守害死他之人的衣裳。’
3.扫罗残害教会:(使徒行传8:3)扫罗却残害教会,进各人的家,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使徒行传9:1-2)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求文书给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无论男女,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司提反殉道后,扫罗加紧残害教会的步伐,直接进入信徒的家里,把信徒下了监里,毫无怜悯之心。从司提反殉道日起,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BP,门徒都分散到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扫罗还不以BP耶路撒冷的教会为满足,他边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边去见大祭司,求文书给位于耶路撒冷东北300公里外大马士革的各会堂,若是找着信主的人,他都要捆绑带到耶路撒冷。
4.扫罗转变归主:(使徒行传9:3-9)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BP我?”他说:“主啊!你是谁?”主说:“我就是你所BP的耶稣。起来!进城去,你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你。”同行的人站在那里,说不出话来,听见声音,却看不见人。扫罗从地上起来,睁开眼睛,竟不能看见什么。有人拉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
就在扫罗行路,将到大马士革的时候,忽然从天上发光,四面照着他,扫罗一见这光,就仆倒在地,他听见有声音责备他“为什么BP我?”扫罗不知道说话的是谁,就问对方是谁,主告诉他自已就是他所BP的耶稣,吩咐他要起来,进城去,他所当做的事,必有人告诉他,当扫罗从地上起来时,竟然暂时失明,不能看见什么,还需要有人拉着他的手领他进了大马士革;三日不能看见,也不吃也不喝,禁食认罪悔改。从此这个BP教会的扫罗,就成为外邦人的使徒保罗。
扫罗转变归主后仍然热心不减,但他开始真正的热心侍奉神,宣扬福音。
三、以色列人向神的热心
1.保罗证明以色列人向神有热心:(罗马书10:1-3)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 神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我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
这里的“弟兄们”是保罗对罗马信徒的统称,保罗要向罗马教会的信徒澄清:他极其盼望他的同胞以色列人得救,他们能够得救是保罗的心愿,也是他向神的所求。作为神的选民,以色列人“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这正是保罗信主之前的光景,所以他有切身的体会。以色列人(犹太人)不是不敬畏神,他们“为律法热心”(徒21:20)、为“祖宗的遗传”热心(加1:14),但却不是按着神做工的法则去热心,没有真理的宗教热忱不但不能叫人蒙神悦纳,反而会把人拦阻在神的恩典之外。“真知识”原文是“知识”,与犹太拉比汗牛充栋的“祖宗的遗传”(加1:14)有所区别。主耶稣责备法利赛人“借着遗传,废了神的诫命”(太15:6),犹太教后来把这些遗传总结为《他勒目》(又译为《塔木德》)。
“真知识”就是“神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是人彻底弃绝自己,因着信靠基督在神面前被称为义。“假知识”就是“想要立自己的义”。“自己的义”就是“因律法而得的义”(腓3:9),就是人企图凭自己的好行为来称义。“想要立自己的义”,也就是自以为义,这样的人既不认识神的全然公义,也不认识自己的全然败坏,所以还以为可以靠着自己活出圣经、伸张公义。
2.以色列人的罪行:(使徒行传7:51-53)“你们这硬着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哪一个先知不是你们祖宗BP呢?他们也把预先传说那义者要来的人杀了;如今你们又把那义者卖了,杀了。你们受了天使所传的律法,竟不遵守。”
司提反在公会前申诉时谴责以色列人的罪行,就是“常时抗拒圣灵”,与他们的祖宗一样,他们的祖宗BP杀害神的先知,他们也“把预先传说那义者要来的人”——施洗约翰杀了,如今甚至把那义者——主耶稣也卖了、杀了。以色列人受了天使所传的律法,他们竟不遵守,违反了十诫中的第六诫——不可杀人。
3.犹太人BP使徒:(使徒行传13:5-11,44-45,50-51)到了撒拉米,就在犹太人各会堂里传讲 神的道,也有约翰作他们的帮手。经过全岛,直到帕弗,在那里遇见一个有法术、假充先知的犹太人,名叫巴·耶稣。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罗同在。士求·保罗是个通达人,他请了巴拿巴和扫罗来,要听 神的道。只是那行法术的以吕马(这名翻出来就是行法术的意思)敌挡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扫罗又名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他,说:“你这充满各样诡诈奸恶,魔鬼的儿子,众善的仇敌,你混乱主的正道还不止住吗?现在主的手加在你身上,你要瞎眼,暂且不见日光。”他的眼睛立刻昏蒙黑暗,四下里求人拉着手领他。……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几乎都来聚集,要听 神的道。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但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BP保罗、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二人对着众人跺下脚上的尘土,就往以哥念去了。
(使徒行传14:1-2,5-6,8-10,19)二人在以哥念同进犹太人的会堂,在那里讲的,叫犹太人和希腊人信的很多。但那不顺从的犹太人耸动外邦人,叫他们心里恼恨弟兄。……那时,外邦人和犹太人,并他们的官长,一齐拥上来,要凌辱使徒,用石头打他们。使徒知道了,就逃往吕高尼的路司得、特庇两个城和周围地方去,……路司得城里坐着一个两脚无力的人,生来是瘸腿的,从来没有走过。他听保罗讲道,保罗定睛看他,见他有信心,可得痊愈,就大声说:“你起来,两脚站直!”那人就跳起来,而且行走。……但有些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保罗,以为他是死了,便拖到城外。
保罗布道团外出传道时,所受到最多的BP就是来自他的同胞犹太人,在帕弗受到有法术、假充先知的犹太人巴·耶稣的抵挡。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再次受到犹太人的BP。在以哥念,犹太人耸动外邦人,要用石头打使徒,使徒知道后及时逃脱。保罗在路司得传道时,犹太人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挑唆众人,就用石头打昏了保罗。保罗无论走到哪里,犹太人的BP也跟到那里。他们错误的热心反而使他们成为神的敌对者,福音传播的拦阻者。
结语:扫罗王发错了热心,不仅连累了以色列人,也连累了自已的后裔,这个热心还不如不发。扫罗归主前,曾错误地为律法大发热心,极力地残害神的教会。而作为神的选民的以色列人,他们向神的确有热心,却不是按着真知识,以致成为福音真理的抵挡者,福音使者的BP者。
求主赐给我们正确的热心,热在神的心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