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地讲章网

第五位士师基甸——一位大能的勇士

日期:2025-10-25作者:白雪香梅

 基甸.jpg

经文:士6-8章  

《士》中记载篇幅最多的是最后一位士师参孙,共4章(13-16章),其次就是士师基甸,共三章(6-8章)。(士师记6:12)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神的使者称基甸是大能的勇士,我们从六个方面来看《第五位士师基甸——一位大能的勇士》。

一、基甸所处的时代

1.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七年:(士师记6:1-6)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把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七年。米甸人压制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因为米甸人,就在山中挖穴、挖洞、建造营寨。以色列人每逢撒种之后,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上来攻打他们,对着他们安营,毁坏土产,直到迦萨,没有给以色列人留下食物,牛、羊、驴也没有留下;因为那些人带着牲畜帐棚来,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都进入国内,毁坏全地。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就呼求耶和华。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在《士师记》中不断出现(3:7,12;4:1;6:1;10:6;13:1),说明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的犯同样的罪,似乎根本没有悔改,也没有吸取上一次的教训。神对百姓的第四次管教,使用了近处的堂兄弟:约旦河东的“米甸人、亚玛力人”,主要受威胁的是所有平原附近的支派。“米甸人”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所生的后代(创25:2),曾与摩押人一起聘请巴兰来咒诅以色列人(民22:4);“亚玛力人”是雅各的孪生哥哥以扫的后代(创36:16);“东方人”指东方沙漠的游牧民族。“撒种之后”指阳历的十月、十一月之间。此时刚刚完成一年的收割,也撒下了大麦小麦的种子,百姓正在打谷。仇敌此时前来攻击,目的是抢夺粮食。他们从耶斯列平原向西,然后向南顺着沿海平原“直到迦萨”,抢劫了所有的平原地区,应验了神的咒诅:“他们必吃你牲畜所下的和你地土所产的,直到你灭亡。你的五谷、新酒,和油,以及牛犊、羊羔,都不给你留下,直到将你灭绝”(申28:50)。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极其穷乏.“七年”表示完全,神给以色列人这样恩典的提醒,他们居然等了“七年”,变得完全彻底地穷乏,才明白过来“呼求耶和华”。

2.神呼召基甸作士师:(士师记6:7,11-13)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缘故,呼求耶和华,……耶和华的使者到了俄弗拉,坐在亚比以谢族人约阿施的橡树下。约阿施的儿子基甸正在酒榨那里打麦子,为要防备米甸人。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基甸说:“主啊,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吗?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现在他却丢弃我们,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神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基甸,“基甸”这名字的意思是“砍伐者”,他属于玛拿西支派“亚比以谢族”。“耶和华的使者”是代表神说话的天使,所以本章中的“耶和华的使者”和“耶和华”可以互用。“酒醡”是在山坡上挖成凹陷的岩石坑,面积很小。打麦子通常是用牲畜拉着碌碡,在平坦宽敞的禾场上进行。基甸害怕米甸人来抢,收成可能也不多,所以只敢躲在狭窄的“酒醡”里手工打谷。因此,基甸一出场,就不是一个“大能的勇士”的形象。“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原文是“耶和华与你同在!大能的勇士啊”(英文ESV译本)。基甸本来不是一个“大能的勇士”,他之所以被神幽默地称为“大能的勇士”,是因为神已经与他同在,只是基甸现在还不明白。基甸的语气里带着讽刺,他说出了一半的事实,却没有说出另一半的事实,就是先知责备的:“你们竟不听从我的话”(10节)。

二、基甸的惧怕

1.我是贫穷卑微的:(士师记6:14-15)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基甸说:“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

基甸已经听出了神话语中的权柄,所以改变了称呼,此时他说的“主啊”(13节),原文“???????”是对神的尊称,可以译为“上主”(英文ESV译本)。当神的使者吩咐基甸去从米甸人手中拯救以色列人时,他看到的是自己的无能,因为“我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我在我父家是至微小的,我有何能去拯救以色列人呢?我怕米甸人才在酒醡那里打麦子。”基甸说的是实话,他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

2.见到神使者后惧怕死:(士师记6:22-24)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使者。”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于是基甸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起名叫耶和华沙龙(就是“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

基甸求证据是付出代价的,“一伊法细面”(19节)有22升,再加上“一只山羊羔”(19节),这在他们“极其穷乏”(6节)的时代是一份贵重的礼物,表明基甸求证据的态度非常认真,并非找理由推辞。而神也用火烧尽礼物(21节),显明了祂的悦纳(利9:24)。神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后,基甸以为看见神的使者必要死亡了,神让他经历了耶和华沙龙。“沙龙”原文的意思是“平安”。基甸在神面前恢复了平安,神的百姓也将在神面前恢复平安,这是神拯救的开始。

3.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士师记6:25-27)当那夜,耶和华吩咐基甸说:“你取你父亲的牛来,就是(或作“和”)那七岁的第二只牛,并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在这磐石(原文作“保障”)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 神筑一座坛,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基甸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照着耶和华吩咐他的行了。他因怕父家和本城的人,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

用于献祭的祭牲,最小年龄是生下“第八天以后”(出22:30),但并没有最高年龄的限制,可以从“吃奶的”(撒上7:9)、“三年”(创15:9)一直到“七岁”。神在这里指明要“七岁”的牛,可能因为这牛见证了百姓在七年里变得彻底穷乏,此时要代表百姓归向神。“坛旁的木偶”指亚舍拉。当天晚上,神就开始对付基甸的软弱,首先从他家里开始。以色列人有那么多巴力的祭坛,但神却偏偏要基甸去拆毁他“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还要用他父亲的牛献祭。虽然基甸的信心还很小,对于神吩咐他做的事,他不敢在白昼行这事,就在夜间行了。

4.两次向神要证据:(士师记6:36-40)基甸对 神说:“你若果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我就把一团羊毛放在禾场上。若单是羊毛上有露水,别的地方都是干的,我就知道你必照着所说的话,藉我手拯救以色列人。”次日早晨,基甸起来,见果然是这样;将羊毛挤一挤,从羊毛中拧出满盆的露水来。基甸又对 神说:“求你不要向我发怒,我再说这一次:让我将羊毛再试一次。但愿羊毛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这夜 神也如此行:独羊毛上是干的,别的地方都有露水。

基甸要向神要证据,证明神果照着所说的话,藉他手拯救以色列人,神就赐给他证据。神满有恩典地迁就基甸的祈求,两次显明了凭据,悦纳我们向祂呼求“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9:24)。虽然“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34节),但只是赐给他侍奉的能力,并没有改变他的生命。只要是神所赐的信心,祂必然会赐下凭据来坚固我们。

三、基甸的勇敢

1.基甸呼召百姓:(士师记6:34-35)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他打发人走遍玛拿西地,玛拿西人也聚集跟随他;又打发人去见亚设人、西布伦人、拿弗他利人,他们也都出来与他们会合。

“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原文是“耶和华的灵将自己穿戴在基甸身上”,表明神完全地占有了人。因此,之前反对他拆毁巴力祭坛(30节)本族亚比以谢人率先回转跟随神,然后整个玛拿西支派也回转过来,整个以色列也回转过来,连基顺河之战时“在海口静坐”(5:17)的“亚设人”也回转了过来。基甸并不是天生的领袖,当发现这么多人出来跟随的时候,心中一下就有了勇气。

我们看到,基甸虽然惧怕,但他没有像摩西一样百般推辞神家的工作,他以内心顺服神,在顺服神的过程中,神就让他经历神的大能。

2.基甸杀了西巴和撒慕拿:(士师记8:4,10-12,21)基甸和跟随他的三百人到约旦河过渡,虽然疲乏,还是追赶。……那时西巴和撒慕拿,并跟随他们的军队都在加各,约有一万五千人,就是东方人全军所剩下的;已经被杀约有十二万拿刀的。基甸就由挪巴和约比哈东边,从住帐棚人的路上去,杀败了米甸人的军兵,因为他们坦然无惧。西巴和撒慕拿逃跑;基甸追赶他们,捉住米甸的二王西巴和撒慕拿,惊散全军。……西巴和撒慕拿说:“你自己起来杀我们吧!因为人如何,力量也是如何。”基甸就起来,杀了西巴和撒慕拿,夺获他们骆驼项上戴的月牙圈。

有很多个支派都起来追赶敌人,打败了仇敌,但追赶过河的一万五千米甸人,只有神所拣选的这三百人。基甸的三百人虽然敌众我寡,却对敌人穷追不舍,彻底打败了米甸人,使他们从此再也没有东山再起,不能继续给以色列人制造难处(28节)。米甸二王如果被童子所杀,是奇耻大辱,所以他们宁可被基甸杀死。基甸就杀死了他们,夺获他们骆驼项上戴的月牙圈,“月牙圈”是弯月形的金属装饰物,当时的游牧民族信仰星宿,月牙圈是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品。

四、终成大能的勇士

1.基甸率领三百精兵:(士师记7:7-8)耶和华对基甸说:“我要用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们,将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归各处去。”这三百人就带着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发他们各归各的帐棚,只留下这三百人。米甸营在他下边的平原里。

米甸人有十三万五千人(8:10),基甸只有三万二千人(3节),但神却告诉基甸跟随他的人过多。神这样安排的目的不是要挑选不“惧怕胆怯”的人,而是要减少人数,免得百姓得胜了就自夸,以为“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2节)。虽然基甸不一定完全理解神这样的安排,但他的信心已经被神恢复到一个地步,毫不犹豫地顺服了神这样奇怪的命令,只为自已留下了三百人。

2.基甸打败仇敌:(士师记7:19-22)基甸和跟随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换更的时候,来到营旁,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队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着火把,右手拿着角,喊叫说:“耶和华和基甸的刀!”他们在营的四围各站各的地方。全营的人都乱窜;三百人呐喊,使他们逃跑。三百人就吹角,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亚伯米何拉。

神同在不是不要人尽本分,基甸选择了在夜间攻打仇敌,这是一个智慧的选择。“三更之初”原文是“中更之初”,相当于晚上十至十一点,是在敌人已经入睡,刚换更的哨兵还没熟悉夜间情况的时候。旧约时代的以色列人把夜晚分为三更,每更四小时:日落到晚上十点是一更;十时到凌晨两点是中更;两点到日出是三更。“火把”用芦苇之类的材料制造,能长时间闷燃,瓶子可以遮掩闷烧的红光。一旦“打破手中的瓶”,在空气里一挥动,就可以重新燃起。“耶和华和基甸的刀!”原文是“耶和华!基甸!”一般的夜战,用羊角吹号和高举火把的只有少数士兵,其他人需要用双手使用武器和盾牌。因此,当米甸人听见三百个号角、看见三百个火把,就相信有一支大军杀进了军营。在黑暗之中,米甸人听见以色列人的呼喊,“全营的人都乱窜”,再加上众多受惊吓而奔逃的骆驼(12节),敌人所依赖的势力,成了对付他们自己的武器。“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米甸人手中的刀,成了“耶和华和基甸的刀”(20节)。基甸可能把三队士兵调动到敌营的北、西、南三面,给敌人留出了向东逃跑的出口。“西利拉、伯·哈示他、他巴、亚伯·米何拉”(22节)可能都在东南方向,米甸人一路向东南方向逃回老家。

这是以色列历史上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争,基甸勇敢地率领三百人去攻打强大的仇敌,神就使他们取得全胜。

五、基甸的谦卑

1.用柔和的言语回答以法莲人:(士师记8:1-3)以法莲人对基甸说:“你去与米甸人争战,没有招我们同去,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基甸对他们说:“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 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基甸说了这话,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

(箴15:1)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以法莲支派分得最好的中部山区,很少遭遇外敌入侵,又拥有示罗、伯特利、示剑这些满有属灵纪念意义的地方,以法莲中的名人约书亚的功绩也加添了他们的优越感。但这样的祝福反而使他们变得骄傲、嫉妒,不服玛拿西支派的基甸。米甸人抢夺了百姓七年(6:1),他们都没有站出来;等神兴起基甸对付了仇敌,他们却觉得失去了一个自我表现、夺取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他们来与基甸大大争吵。

“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意思是基甸所行的与以法莲人的功劳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明显是言过其实的恭维话。神可以把米甸13万5千大军交给基甸,也可以把“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给以法莲人,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自夸、攀比或抱怨。面对好大喜功的以法莲人无理取闹,基甸回答柔和,结果使他们的怒气消了。

骄傲和嫉妒是以法莲支派最大的难处,他们后来又以同样的理由与士师耶弗他争吵,结果招来灭顶之灾,大伤元气(12:1-6)。

2.基甸不作王:(士师记8:22-23)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

以色列早已归神“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出19:6),神就是他们的王。但百姓心里厌弃神,不肯接受神作王(撒上8:7),总想效法列国,拥立一位强势的领袖作王(撒上8:5)。战争胜利后,以色列人觉得是基甸救他们脱离仇敌的手,就来拥戴基甸作王。基甸拒绝作王,因为此时他尚有自知之明:得胜不是靠他自己的能力,而是倚靠神。基甸知道神给他的使命就是“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6:14),而非要他管理百姓。基甸要神作王,自己不作王。但以色列人的请求明显地已经激起了基甸作王的欲望,基甸后来给妾所生的儿子亚比米勒的意思就是“我父亲是王。”

六、基甸的失败

1.基甸贪财:(士师记8:24-26)基甸又对他们说:“我有一件事求你们:请你们各人将所夺的耳环给我。”原来仇敌是以实玛利人,都是戴金耳环的。他们说:“我们情愿给你。”就铺开一件外衣,各人将所夺的耳环丢在其上。基甸所要出来的金耳环,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还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环、耳坠,和所穿的紫色衣服,并骆驼项上的金链子。

以实玛利和米甸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创25:2),居住在同一地区,可能相互通婚、长期融合,所以米甸人又被称为“以实玛利人”。虽然基甸拒绝了作王,却无法拒绝财富的诱惑,因此向百姓要金耳环。当时一个鼻环重约半舍客勒(创24:22),“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折合19.38公斤,相当于三千四百只耳环。这么多的金子,造完“以弗得”(27节)还绰绰有余。

2.制造偶像以弗得:(士师记8:27)基甸以此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后来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

财富进一步使基甸自我膨胀,竟然仿照大祭司的以弗得“制造了一个以弗得”。“以弗得”是大祭司圣服的一部分(出28:6-14),上面的决断胸牌里有用来求问神的“乌陵和土明”(出28:30)。此时会幕位于在以法莲支派的示罗(18:31;书18:1),基甸把以弗得“设立在本城俄弗拉”,实际上是和以法莲支派分庭抗礼,建立了自己的权势(9:2)。神的诫命中第二条是不可为自己制造偶像,而基甸却在胜利后制造以弗得,使以色列人拜那冒牌的以弗得行了邪淫,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

3.多纳妻妾:(士师记8:30-31)基甸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因为他有许多的妻。他的妾住在示剑,也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基甸与他起名叫亚比米勒。

基甸不顾神一夫一妻的婚姻原则,娶了众多的妻妾,生下七十多个儿子,实际上享受了王的特权,以色列王亚哈也有七十个亲生的儿子(王下10:1)。后来,所罗门王也犯罪这样的罪行“所罗门有妃七百,都是公主;还有嫔三百。这些妃嫔诱惑他的心(列王纪上11:3)。”

基甸去世后亚比米勒杀害了他亲生的七十个儿子,自立为王,结果被一妇人所杀(士9章)。亚比米勒的诡诈与他父亲基甸的光明磊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基甸2.jpg

结语:基甸是惧怕的、软弱的,然而,神就使用这一软弱的器皿,去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让人从中看到神的大能。神也要借着基甸、耶弗他、参孙这三位问题多多的士师让我们看见,当“耶和华的灵”降在人身上的时候(6:34;11:29;13:25),人可以满有属灵的能力;但一旦“耶和华的灵”离开了,人天然生命的丑陋本相就会重新暴露。

上一篇:偶像·祭司·但支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