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地讲章网

三心抵万金

日期:2025-09-03作者: 黄志伦

 1c5eeb14c631c2a6837643930feec42b.jpg

经文:诗篇第一百三十一篇

耶和华啊! 我的心不骄傲,我的眼不自高;

重大和超过我能力的事,我都不敢作。

我的心平静安稳,像断过奶的孩子躺在他母亲的怀中,

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以色列啊! 你要仰望耶和华,从现在直到永远。 (诗131:1-3)

本诗短短三节,流露出成熟信仰生命的三种表现:谦卑的心、单纯的心、爱弟兄的心。

一. 谦卑的心

耶和华啊! 我的心不骄傲,我的眼不自高; 重大和超过我能力的事,我都不敢作。 (诗131:1)

从字面就可以直接明白这是非常谦卑的表达。 诗人为何说出如此谦卑的话? 是否因为受到打击? 他不是因为受到打击才领悟做人要有谦卑的心; 他是受到感动,深感上帝至圣至荣,而从心里说出这话。 就如诗篇第八篇所表达的:“人算什么? 你竟顾念他! 世人算什么? 你竟眷顾他! “(诗8:4)

上行的诗人一路步行上山,来到耶路撒冷,进了圣殿,此刻的心情并不是像那些登上喜马拉雅山插上旗帜的人自豪地说:“看! 我征服了这座山! “却是在上帝面前诉说:”我的心不骄傲,我的眼不自高; 重大和超过我能力的事,我都不敢作。 “进到圣殿,在那至圣、至尊、至荣、至爱、至伟大的耶和华上帝面前,他深知自己多么渺小! 基督教信仰微妙之处正在于此:当人真正认识上帝,与上帝有近距离接触时,就会因为靠近上帝而领悟真正做人的道理。 对上帝的认识并不是一种知识的累积; 因为知识只能叫人自高自大。 对上帝的认识是因为与上帝靠近而产生心灵的变化,以及生命和生活的更新。

使徒保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法利赛人。 以前他听闻有关耶稣的事迹,但没有与耶稣,上帝的儿子,有过真正近距离的接触。 直到他前往大马色的那天(徒9:3),在路上被上帝的荣光照耀,近距离的靠近上帝,就产生出心灵的变化,生命的更新。 在上帝面前,保罗认识到“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前1:15)。 意思就是,我本来是带头作恶的,没有什么事是我不敢作的; 但是现在,在遇见耶稣基督之后,我甚么都不敢做,我将万事当作粪土! 这心声有如向主表达:主啊! 我的心不骄傲,我的眼不自高。

让我们明白:靠近上帝带给我们的不是知识的累积,而是生命上的心意更新而变化。 越认识上帝,就越知道应当谦卑:“我的心不骄傲”。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很行,却要常常提醒自己不要骄傲。 这世界的诱惑太可怕了,很多事情是超过我们自己所能面对的。 我从来不敢对自己说我一定不会跌倒,也从来不敢对自己说我一定不会背弃信仰。 我只有常常祷告,求上帝不要把我放在一个恶劣的环境; 可能是极度的病痛,可能是极度的富裕,可能是极度的试探。 我只能常常祷告,求主让我认清自己是一个很软弱的人,我不能离开我的神。 “耶和华啊! 我的心不骄傲,我的眼不自高; 重大和超过我能力的事,我都不敢作。 ”

二. 单纯的心

我的心平静安稳,像断过奶的孩子躺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诗131:2)

这是一个孩子在母亲怀抱里的画面。 这画面特别之处在于,那在母亲怀抱里孩子是一个断奶的孩子。 希伯来书曾经这样形容信徒:“到这个时候,你们应该已经作老师了; 可是你们还需要有人再把上帝道理的初步教导你们。 你们成了只能吃奶而不能吃干粮的人! “(来5:12)原来希伯来人是用婴孩吃奶和断奶来形容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成熟。 诗人两次形容自己是个已经断了奶的孩子; 已经断奶的孩子是不需要躺在母亲怀中吃奶,也就是说,如今他是选择继续躺在母亲的怀中。 这画面表达的,不是一个母亲喂养孩子,而是表达一种单纯的亲情:我不是因为需要吃奶,而是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就选择躺在她的怀抱中。 这种关系带来的是一种完全的平静安稳,哪怕外面发生的事情有多可怕。 这种平静安稳的关键在于生命的关系:上帝是那位赐我生命的主,我是上帝怀中的孩子。 这是每个千辛万苦从各方上行到耶路撒冷来敬拜上帝的人心中的满足。

我们之前已多次提到十五篇上行之诗可以看为信仰上行的三个阶段,每五篇一个进阶。 本诗是属于最后五篇的阶段,是完全奉献的阶段,是信仰生命上行已经成熟到一个地步,与上帝的关系就像已经断奶的孩子躺在母亲怀里一样。 不是要求上帝供应什么,而是单单知道祂是我的生命之主,我只要在祂的怀抱里就心满意足。 我们对上帝是否也是这样? 就让我们用一个单纯的心躺在主的怀中,因为世上再没有比这更为宝贵,更使人得到满足。

三. 爱弟兄的心

以色列啊! 你要仰望耶和华,从现在直到永远。 (诗131:3)

在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把眼目从“我”转向了弟兄群体的身上,说:“以色列啊! “亲爱的弟兄姐妹,我们要有爱弟兄的心,不要忘记身边的弟兄姐妹; 上行之诗不是一个人唱的,而是上帝的子民在敬拜的路上大家一起唱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在前两节描述自己:我以谦卑的心倚靠上帝,我以单纯的心仰望上帝; 这是个人与上帝之间的生命关系。 但每一个信徒在这种与上帝亲密的关系中,并不会以此为最终的满足; 而是会去体贴上帝的心意,关心上帝所关心的,爱上帝所爱的,也就是诗人在这条路上的同路人。 在这条信仰的道路上,上行唱诗的群众彼此说:“以色列啊! 你要仰望耶和华,从现在直到永远。 “他们彼此鼓励,彼此提醒,彼此扶持,彼此为对方祝福。 他们不是只享受自己属灵生命的成熟,而是会流露出一颗爱弟兄姐妹的心,祈愿他们也和自己一样仰望耶和华,从现在直到永远。

基督教信仰是一个群体的信仰,而不是一个各自修行的信仰。我们是这信仰里的共同体,领受的是同一救恩;我们是同一身体,有同一盼望,一主,一信,一洗(弗4:4-5)。基督徒彼此之间有紧密的属灵关系;因此,圣经教导我们:

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就是要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约13:34)

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腓2:4)

有了敬虔,又要增添弟兄的爱。 (彼后1:7)

这些要求都不是向教会以外的人说的,也不是社会契约里面所展望的彼此相爱,而是在基督里对我们这个信仰群体的要求。

今天,我们活在一个非常强调个人权益的社会环境; 在这种个人主义的环境中,我们就需要加倍努力练如何更真切地落实因为同在基督里而有的彼此扶持、彼此接纳、彼此鼓励、彼此守望的信仰群体生活。

总结

诗篇第一百三十一篇描述了三种生命表现:谦卑的心、单纯的心、爱弟兄的心。 其实,这三种表现已经在耶稣基督身上完全彰显出来。 主耶稣本是与上帝同等,但却愿意完全降卑成为肉身,何等谦卑! 祂完全以上帝的心为心。 当主耶稣在S字J上时,虽然要面对与上帝分离的奥秘,但祂单纯地愿上帝的旨意成就,而完成S字J救赎的工程。 这工程不是为了祂自己; 祂在升天之前吩咐门徒“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9),因祂的心愿是所有弟兄姐妹都来仰望上帝。

但愿我们用谦卑的心看待自己,用单纯的心信靠上帝,用爱弟兄的心体贴上帝的心意。 若我们能常常拥有这三心,就能时常活出耶稣基督生命的样式,一生荣神益人。 三心抵万金。

 

上一篇:以认识基督为至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