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地讲章网

山水和邻舍中的“渔樵” ——“谦卑耶稣”的一个可能的中国形象

日期:2025-06-28作者:韩 愈

 

基督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即基督的谦卑。现实教会生活中有关谦卑之议论有两种流弊,一是过度理论化流于空谈;二是“道德主义”化而假冒为善。基督谦卑是一个普遍性的神学信念,既表达为道成肉身,也呈现于十架受难之中,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之内。《腓立比书》2章5节至10节中的“虚己基督”是圣经有关基督谦卑的经典表述。谦卑,作为一个生命状态,是在丰富而生动的生活中呈现的。毋庸置疑,新约正是在这个活生生的场景中描述“谦卑耶稣”的。

值得中国基督徒思考的是,中国思想非常注重在“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化传承。面对基督徒在生活中谈论谦卑可能流于空谈或陷于虚假的问题,我们可以大胆尝试使用中国思想中有着丰富内涵的“渔樵”形象来默想“谦卑耶稣”。主耶稣之谦卑,是一种冲破繁复藩篱的属灵聚焦,是对天父在历史中行动的沉思;主耶稣之谦卑,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在山水徜徉中对天父造化的敬畏热爱;主耶稣之谦卑,是一种责任承担,是邻舍交往中的尽心尽力。据此,基督徒若有此谦卑之风,应当是一个知晓父意的“神学家”,是一个钟情山水的“享受者”,是一个乐于平凡的“劳动者”。

一、“十架”旁思主圣范:朴素通透而聚焦于要事

人们对谦卑的简单理解,就是交往中“客气谦让”。甚至有的时候,谦卑可能会变异成繁复虚假的敬虔表演。新约则大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谦卑的理解。福音书中的“谦卑耶稣”,面对繁多的试探引诱(如权力和欲望),甘愿领受父预备的“杯”,通过承担苦难,超越邪情私欲的拦阻。这种穿透试探,以及把握和顺服天父的能力,是谦卑的核心要义之一。耶稣的谦卑还表现在他对律法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当时人们对律法的种种曲解之外,准确地把握了律法中天父的心意。使徒保罗说:“弟兄们,从前我到你们那里去,并没有用高言大智对你们宣传上帝的奥秘。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S字J。”“只知道”并非说耶稣只成就“S字J”这一件事情,而是意在劝勉哥林多的肢体,不要被繁复虚假的包袱缠累而失去“谦卑耶稣”这个核心信息。保罗有此劝勉,正是因为他对基督之虚己的生活方式有着深刻的体悟。因此,基督之谦卑,表现为一种去除不必要的繁复(注意,不是必要的复杂)的品格和能力。

基督的教会在中国处境里生根建造,不断地长成自己的“基督形象”,需要避免在参照其他神学时“照猫画虎”“东施效颦”,而是要通过“谦卑”这个神学方法论,渐渐地消化和长成自己的“身量”。赵紫宸认为,中国神学必须对西方神学进行一个剥离。在神学方法论上,耶稣之谦卑呈现为一种“简朴”的灵性方法论,中国智慧也正好有“删繁就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说法。如果说,中国思想中的“渔樵”是一个中国的哲学家,不为秋月春风所扰,能直观地把握历史的运作,那么,基督的门徒更是一位在读经阅史中,明白且能把握历史中上帝旨意的“渔樵”。这一“朴素通透的智慧直观”与耶稣之谦卑互相映照。

二、“山水”中学主样式:敬畏天父而心灵安舒

谦卑,不仅是人前的谦让,更是对创造的敬畏和对恩典的享受。旧约记录山水,如西奈锡安、红海约旦,新约描绘主耶稣上山祈祷、临水教化。这些山与水的生活场景,伴随着神迹降临,制造出庄严的氛围。有趣的是,中国思想也青睐山水。赵汀阳总结说,“山水是大地中的超越之地”。而在山水中生活的“渔樵”,不是隐居待沽或装疯扮酷,不是啸聚山林或真人神仙,而只是以山水为生活资源的人,是非常接地气、对自然和人生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可以说,“渔樵”是在宇宙秩序中寻找到自己定位的一种生活形象。

“谦卑耶稣”意味着主为我们设立了敬畏和享受的模范。谦卑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从权力、知识和金钱追求的鞭子下解放出来,成为“日常生活”的经营者。当我们尝试说耶稣是一个“渔樵”的时候,这意味着作为耶稣跟随者的我们能徜徉山水,可藏于安息。我们能够有属灵的眼睛,看见山间明月、江上清风都是天父的馈赠。我们能从繁忙和冲突中释放和提升,在自然海拔的“上行”中,在优美的湖边漫步中,展开一种灵性的超越。这既是一种“自然神学”进路的认识天父,也是一种“启示神学”思维中对天父的“聆听”。在山水中敬畏和享受,这是谦卑智慧给基督徒带来的“安舒”。

三、“邻舍”里尽职尽责:劳作供养而和睦邻里

“渔樵”,从名字看,也是一个拥有家庭生活的劳动者。这个劳动者并不是孤独的隐者,而是在社区中的参与者。他肯定劳动的价值、热爱劳动,也与邻里和睦。这正是中国人主流的生活理想:山水田园,天伦之乐。“谦卑耶稣”的神学表达“道成肉身”,肯定了亲手做工的现实和终极价值。“谦卑耶稣”住在人们的中间,认同和介入生活世界。耶稣,这位“第二亚当”,在家庭中生活,扭转了第一亚当对上帝的悖逆。耶稣“风尘仆仆”“劳苦困顿”,保罗作为门徒也“受劳碌、受困苦”。中国思维强调整体性,中国画提醒观者注目“留白”,这二者都启发我们思想耶稣在出去传道之前的三十年间,身处田园,与家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谦卑耶稣”意味着主耶稣是社区生活中的一分子,是和睦邻里的创造者。中国思想中的“邻里和睦”和“小国寡民”,与拿撒勒和伯利恒,都是“天下共同体中的小共同体”,是一种人人可亲的交谈场景。谚语说“远亲不如近邻”,《箴言》亦云:“你的朋友和父亲的朋友,你都不可离弃。你遭难的日子,不要上弟兄的家去,相近的邻舍强如远方的弟兄。”“渔樵”,不远离人群而进入人群,正如有谦卑之风的基督徒,也是在人群中作光作盐的人。

总结来说,当我们在西方的滤镜和神学之外,认真地用“中国的眼睛”,从圣经的记载中来观察和经历耶稣,就可以找到一个“至简”“山水”和“邻舍”的耶稣,这都是对谦卑耶稣的具体理解。不抛弃世俗生活和责任,以逸者境界经营世俗生活,以温情经营自己的小家,与自然和邻舍以及社会形成“适当的互动”,效法和遵循安静、知足、勤奋的基督圣范,这正是“谦卑耶稣”在中国思想语境里,对中国基督徒的启发和劝勉。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基督教鼓楼堂牧师)

上一篇:路得拾取麦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文章

热度: 推荐: